第784章大將籌邊今日還
長安城的盛夏,蟬鳴如沸。
朱雀大街兩側槐蔭匝地,金碧輝煌的宮闕在烈日下泛著耀目的白光。
曲江池畔芙蓉初綻,畫舫中飄出琵琶之聲,與市井酒肆里胡商叫賣冰鎮西瓜的吆喝聲交織成一片。
一支百余騎的隊伍自西方而來,馬上的騎士俱都風塵仆仆,胯下坐騎點綴著許多西域獨有的裝飾。
為首武將年約四旬出頭,生的身高六尺有余,闊面重頤,濃眉大眼,頜下飄蕩著一縷美髯,入眼便知是忠臣良將,僅憑氣度就能讓人折服。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從安西節度使任上被調回京城聽用的郭子儀。
“長安,我回來了!”
郭子儀放緩馬速,抬頭仰望金光門上的牌匾。
此去安西一別五載,自己終于又回來了,而金光門似乎并沒有什么改變。
眾人策馬進城,穿梭在繁華的市井之中。
一名隨從忍不住感慨:“聽說長安內亂打了一年多,我還以為滿目瘡痍呢,誰知道竟然比從前更加繁華,真是出乎預料啊!”
郭子儀的府邸位于親仁坊,是一座擁有四百多間房屋的豪華府邸。
他的父親歷任渭州、吉州、綏州等州刺史,后來還做過兵部侍郎,頗有家底。
郭子儀承蒙父蔭,十八歲的時候就官拜左驍衛中郎將,歷任河東節度副使、隴右節度副使、北庭副都護等邊塞重職,因此才有足夠的積蓄在繁華的長安置辦家產。
郭子儀的使者已經提前到家報信,此刻闔家上下一百多口人俱都站在門前翹首期盼,等著家主歸來。
到了親仁坊門口,郭子儀吩咐隨行的將士前往兵部報道,并在驛館下榻,等自己領了新差使之后,再帶著他們出征。
“我等隨時聽候節帥召喚!”
百余名隨行將校依依不舍的辭別郭子儀,策馬趕往兵部。
郭子儀僅僅帶著十余名家將穿過牌坊,進入了闊別五年的親仁坊。
長安城乃天子腳下,天街上的達官貴人如同過江之鯽,因此百姓們對郭子儀的排場也就見怪不怪。
但對于親仁坊來說,出了一個當朝三品,那可算的上大人物,說是蓬蓽生輝也毫不為過。
許多昔日的街坊認出了郭子儀,俱都熱情的打著招呼。
“哎呀……這不是郭節帥嗎,你這是調回京城來了?”
一個五旬出頭的士人攔住馬匹,拱手施禮。
郭子儀急忙下馬還禮:“呵呵……劉兄別來無恙,我是郭子儀,一別五年,你依舊風采如舊啊!”
“我整日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倒是節帥在邊疆風吹日曬,看起來有些曬黑了。”
劉先生無限感慨,“節帥這是回來探親啊,還是朝廷另有任命?”
郭子儀笑道:“朝廷另有任命,我這還沒進宮呢!”
“擇個日子,愚兄在家中設宴,節帥可一定要賞光啊!”劉先生熱情的邀請。
“好好好,一定光臨!”
郭子儀敷衍幾句,心中也沒當真。
“哎呦……這不是郭節帥啊?多年不見啦!”
“呀,郭將軍,這是回京公干?”
進了親仁坊之后,寒暄打招呼的人絡繹不絕,郭子儀干脆牽著韁繩步行,以免讓人覺得自己擺譜,目中無人。
走了大概二里路之后,郭子儀便遠遠看到闔府上下正聚集在門口等候自己,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跟人說話的時候也變得有些敷衍。
郭子儀今年四十三歲,家里有妻妾五人,四子六女。
三年之前,郭子儀從北庭副都護任上調往安西擔任節度使,僅帶了一個在北庭新納的陳姓妾室隨行。
可惜這個陳夫人到了安西后水土不服,于去年因病辭世,因此郭子儀便再也沒有納妾,而是孤身一人待在安西,轉戰各地。
“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