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兩儀殿之后,他轉了個圈來到用來供暖的地爐房,準備在這里把這些選票燒成灰燼。
“陛下研究了半天,看出什么來了?”
吉小慶把拂塵插在背后的衣領之中,蹲在地上一張張的翻看選票上的名字,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字跡都差不多,又沒有署名,難道陛下能夠看得出來哪張是誰寫的?”
吉小慶嘴里一邊嘀咕,一邊摸起爐子一側的火鐮,將十張白紙付之一炬。
次日早朝,李瑛當朝宣布了自己準備御駕親征的消息。
“徐州戰場集結了叛軍將近一半的兵力,只要能夠拿下徐州,剿滅史思明,則安史叛軍便會成為砧上魚肉。
為了鼓舞士氣,振奮軍心,朕決定于十日之后親征徐州,盡快平定安史之亂。
朕離京之后,早朝由太子監國……”
站在一旁的太子李儼聞言,一顆心狂跳不已,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急忙作揖宣誓。
“父皇盡管放心出征,兒臣一定會夙興夜寐,勤于政事。”
李瑛撫須頷首:“嗯……朕會觀察你的表現,不過呢,你年紀尚幼,還沒有決斷國事的能力,故此朕組建了留守內閣,凡朝中大事由他們七人共商裁決,你只需要加蓋印璽即可。”
“留守內閣?”
李儼一愣,不太明白這是個什么組織?
李瑛隨即向滿朝文武宣布了七位內閣成員,告誡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凡有大事都可以在朝堂上拿出來由內閣決斷。
“朕出征之后,眾卿依舊舉行早朝,由太子監國,內閣決斷,不得有誤!”
滿朝文武俱都紛紛舉著笏板領命:“臣等謹遵圣諭!”
李儼這才明白父皇的意思,原來是讓自己當個吉祥物,不讓自己當家做主……
“唉……父皇竟然不信任我?也太小看我這個太子了吧?”
李儼雙手攏在小腹前,一臉悶悶不樂,適才的興奮早就煙消云散。
距離出征還有十來天的功夫,李瑛連續寵幸了楊玉環幾個夜晚,只把她滋潤的面如桃花,紅光滿面。
當然,向來秉持一碗水端平的大唐皇帝也沒有獨寵一人,接下來幾天又給裴悅君舉行了“成人禮”,還再次寵幸了王闕與長孫無憂,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
閑來無事的時候,李瑛又去了好幾趟大明宮,寵幸了尚未懷孕的江采萍與徐桃幾次,希望兩人能夠開花結果。
薛皇后憂心忡忡的道:“出征徐州不比去洛陽,迢迢兩千里,沒有兩三個月只怕陛下回不來,太子他能掌管好朝政嗎?”
李瑛笑道:“朕已經安排好了朝政,太子只需要做做樣子,朝政大事由內閣大臣裁決即可。”
薛皇后也不知道什么是內閣大臣,也沒敢多問:“原來如此,只要陛下安排妥當了就好!”
“朕離京之后,宮中的事務就著落在皇后的身上了。”
李瑛鄭重的拍了拍皇后的肩膀,“朕相信你一定會把后宮打理的井井有條。”
薛柔莞爾笑道:“圣人放心便是,有臣妾在,宮中的事務你無須擔憂。”
“父皇。”
年已四歲的壽昌公主李攸不知道從哪里鉆了出來,怯生生的喊了一聲,看的出來她對這個父親有些眼生。
這也是正常的事情,身為一國之君,孩子動輒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還要面對繁瑣的國事,哪有功夫跟子女培養感情!
“四娘長大了!”
李瑛露出慈祥的表情,揉了揉女兒的小腦袋,對薛柔說道:“現在是六月初,如果戰事順利的話,朕應該會在九月份歸來,到那時候,杜氏應該已經生產了吧?”
“如果戰事膠著,朕可能要到冬天才能回來,到那時你與星彩、珍珠她們應該都已經生了。”
薛柔嫣然笑道:“臣妾相信陛下一定能夠盡早凱旋,我與諸位妹妹還等著陛下回來給孩子取名呢!”
李瑛頷首大笑:“朕盡力吧,希望能夠在今年徹底平定這場叛亂,讓大唐重歸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