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還沒治你的罪,你反而責怪本太子見死不救,你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牛廷玠聽完無言相對,只能低下了腦袋。
高尚插嘴道:“牛將軍莫要著急,城內還有兩萬人馬,等不來援兵,皇上肯定會率部突圍,換個地方做國都便是。”
牛廷玠想了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唐軍六七萬人,燕軍將近兩萬,全力突圍,殺開一條血路還是能夠做到的!
高尚繼續道:“我軍現在非但不能回援南京,甚至必須盡快離開揚州,否則最終會被揚州城內的杜希望與江上的李祎合圍,腹背受敵,陷入不利的地步。”
安慶緒心里只考慮如果安祿山死了自己就可以繼位稱帝,根本沒有考慮到高尚說的這些,聞言捻著下巴問道:
“那以軍師之見,我軍該如何用兵?北上徐州與史思明會合?”
“萬萬不可!”
高尚連連擺手:“如果我軍與史思明會合,那么唐軍很快就會形成合圍之勢,我軍最后將會被包圍在徐州一帶。
我軍沒有糧草供應,很難與唐軍進行持久戰,最終只能被唐軍畢其功于一役。”
安慶緒這才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那以軍師之見,我軍到底應該去哪里?”
“臣心中有兩個選擇,請太子擇其一。”
高尚帶著眾人來到輿圖前,指了指淮河:“我軍應該盡快順著大運河北上,自淮河入海,避免腹背受敵。”
“入海之后我軍有兩條路可選,第一順著黃海北上,經渤海返回河北與李歸仁會合,奪回幽州,扎根河北與唐軍抗衡。”
“第二,我軍由海上南下,前往杭州一帶與崔乾佑會合,以杭州為國都,爭取割據南方。
如果杭州守不住,我軍就退往嶺南,借助山嶺間茂密的叢林與唐軍游擊周旋,尋找機會東山再起!”
聽完高尚的分析,安慶緒毫不猶豫的做了決定:“咱們大燕就應該立足于北方,豈能跑到嶺南蠻夷之地去立都?”
“回河北,必須回河北!”
李庭望、薛嵩、曹世勛等將領都是北方人,俱都支持安慶緒的決定:“太子所言極是,我軍將士生于北方、長于北方,死也要死在河北,絕不能去嶺南!”
“遷都南京是李林甫這個狗東西提議的,我都懷疑他是長安派來的臥底。如果我軍當初遷都河北,也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
李庭望越說越來氣,把責任一股腦的都推到了李林甫的身上。
“事不宜遲,大軍火速撤退,順著大運河北上,再由淮河入海。”
安慶緒知道事態緊急,下令全軍放棄營寨和輜重,迅速登船,順著大運河北上。
最后,安慶緒又命令牛廷玠率本部人馬殿后,阻擋李祎的軍隊迫近。
“本太子警告你,這次如果再不賣力,別怪孤翻臉無情!”
牛廷玠滿腹委屈的領命:“臣遵命!”
燕軍行動迅速,僅僅用了一個時辰便全軍登船,將偌大的營寨點燃大火,付之一炬。
城里的唐軍看到燕軍突然撤掉了包圍,全軍倉惶登船,甚至把營寨和輜重都燒掉,這才意識到唐軍準備逃竄。
“快快隨我出城阻擊安慶緒!”
奉命鎮守揚州的杜希望急忙率領一萬人馬出城,并尋找戰船,但為時已晚,只能看著包圍了揚州將近半月的燕軍順著大運河向北駛去。
一陣忙碌之后,杜希望總算籌措到了七八十條小船,當下全軍上船,駛入運河之中,攔截殿后的燕軍,能殲滅多少算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