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到了九月時節,但浙江地區依舊是驕陽似火,晌午頭在太陽底下站立片刻就會汗流浹背。
安祿山遷都南京之后命崔乾佑率部南下,于是他率領四萬人馬順著大運河抵達杭州,一路上又裹挾了兩萬百姓從軍。
這時候的南京還沒有意識到危險,崔乾佑一路高歌猛進,率部連續攻克了會稽、諸暨、金華等地,目標直指沿海重鎮溫州。
張巡與雷萬春在括州境內部署防御,據守縉云、括蒼兩座城池,形成犄角之勢,阻滯叛軍向南推進。
崔乾佑發了狠,立誓要在三個月內拿下溫州,砍下張巡的首級祭旗。
誰知道崔乾佑話音未落,南京那邊就傳來噩耗。
大唐皇帝李瑛親率五萬大軍突襲南京,半夜兵臨城下,兵不血刃的攻克了南京城,包括大燕皇帝安祿山在內的整個朝廷被一鍋端掉。
崔乾佑當時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眼前一黑,急火攻心之下當場暈了過去。
被手下的將校喚醒之后,崔乾佑仔細向斥候詢問細節,依然難以相信這個情報。
“李瑛遠在長安,隔著南京兩千多里路,難不成是插上翅膀飛到了江南?”
數日之后,有昔日同僚自金陵來到崔乾佑軍中勸他投降,并帶來了安祿山的親筆書信,崔乾佑這才相信“大燕亡了”……
“能元皓尸位素餐,居然連一天的時間都沒能堅守下來,真是大燕的罪人啊!”
聽勸降的官員敘述完戰事的經過,崔乾佑扼腕長嘆,拍案大罵,“這個庸賊死有余辜!”
直到這時候,崔乾佑并沒有意識到安慶緒會見死不救,認為只要南京城能夠堅持一天,安慶緒就會從揚州回軍救援,化解南京之圍。
但能元皓的玩忽職守葬送了大燕的社稷,讓大燕國的京城城門大開,將大燕的君臣毫無防護的暴露在了唐軍的刀槍之下,所以能元皓就是南京失守的頭號罪人。
但崔乾佑與安祿山之間從前是同僚關系,后來變成上下屬關系,現在又變成了君臣關系,總而言之屬于彼此合作,不像安守忠那樣對安祿山忠心耿耿,凡事都替安祿山考慮。
在一番斟酌之后,崔乾佑拒絕投降,認為大燕國的核心將領投降之后只能是死路一條,李瑛不可能放過自己。
幾天之后,從揚州逃到山東的安慶緒在高密登基稱帝,成為了大燕國第二位皇帝。
安慶緒的使者很快來到崔乾佑軍中,宣布冊封崔乾佑為晉王,并讓他盡快率軍放棄南方戰場,自海上返回山東與主力大軍會師,據守山東半島與河北東部地區。
安慶緒是大燕國的太子,在安祿山被俘之后登基稱帝順理成章,能夠迅速穩定燕軍軍心,崔乾佑立刻表示擁護安慶緒的帝位,承認他大燕國皇帝的身份。
但崔乾佑卻沒有服從安慶緒撤回山東的命令,而是計劃繞過括州防線,前往山巒密布的福建、嶺南等地展開游擊戰。
發現了崔乾佑的意圖之后,張巡與雷萬春率軍出城,在括州南下的要道設伏,阻擊叛軍南下。
崔乾佑率軍與唐軍打了好幾次,俱都遭到頑強阻擊,難以順利突圍。
就在這時候,崔乾佑又接到了不利情報,唐軍大將李嗣業率領五萬人馬自南京出征,目前已經兵臨蘇州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