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于唐軍浩大的聲勢,再加上南京淪陷,安祿山及滿朝文武慘遭俘虜,燕國的地方官俱都望風歸降,崔乾佑委任的常州刺史、蘇州刺史連抵抗都不敢,俱都棄官逃命。
隨后,李嗣業兵臨杭州城下,杭州的燕國官員開門投降,恭迎唐軍入城。
至此,被崔乾佑攻占的蘇杭地區全部被唐軍收復,孤客窮軍的崔乾佑失去了所有的地盤,也失去了任何支援。
李嗣業把戰船停在杭州城外,率領五萬大軍棄舟登陸,浩浩蕩蕩的向括州地區進軍,計劃與張巡、雷萬春夾擊崔乾佑,將之圍殲在括州地區。
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唐軍,崔乾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在帥帳中聚眾商議,向他們宣布了一個重要決定。
“本王準備率部前往琉求島,在那里扎根盤踞,等將來中原動蕩之機,再重新殺回大陸!”
崔乾佑率領的這支人馬是燕軍核心主力,在造反的過程中雙手沾滿了鮮血,稱之為惡貫滿盈都不為過,所以他們不敢像安守忠那樣投降唐軍。
在目前的局勢之下,這支燕軍只剩下逃亡一條路,他們從上到下的都支持崔乾佑的決定。
“我等愿從晉王吩咐,渡海去琉求島!”
“哪個敢說一個不字,老子砍下他的腦袋,要么整個人去琉求島,要么讓腦袋去琉求島!”
“既然諸位將士都支持本王的決定,那咱們就出發吧!”
隨著崔乾佑一聲令下,五萬叛軍直接放棄了營寨,趁著夜黑風高的夜晚向東邊的臺州逃竄。
等唐軍獲悉叛軍行蹤的時候,崔乾佑已經率部逃亡了四五十里路。
張巡與雷萬春兵少,又怕崔乾佑設下埋伏,不敢追擊,便派人向從北面趕來的李嗣業稟報。
“告訴李嗣業將軍,請他率部向東追襲,崔乾佑很可能率部逃往沿海,大概率是想要從海上前往山東,與史思明、安慶緒會師。”
李嗣業目前已經率部抵達永康,接到張巡的情報之后,立刻督促大軍向東追趕,企圖追上叛軍的腳步。
但崔乾佑率領叛軍甩開張巡、雷萬春的糾纏之后卻沒有繼續向東趕往沿海,而是下令全軍掉頭向北急行軍,直撲杭州。
叛軍將領俱都大惑不解,紛紛提出質疑:“在唐軍兵臨杭州之前,我軍水師已經從錢塘灣入海,目前駐扎在象山沿岸。
晉王為何不讓我軍船只到海邊接應,反而下令全軍趕往杭州?從我們落腳的地方到杭州可是四百多里路程呢!”
崔乾佑在馬上撫須笑道:“李嗣業的戰船都在杭州城外停泊,若是我們不給他燒掉,他肯定會率部入海追襲我們到琉求島。
我軍到了琉求島缺少物資補給,又沒有外援幫助,很難與唐軍抗衡,遲早要被消滅。
但如果我們把唐軍的戰船付之一炬,李嗣業沒了艦船,短時間內無法渡海,我們就能在琉求島上站穩腳跟,等唐軍再來侵犯的時候,咱們就有了與之一戰的實力!”
聽了崔乾佑的謀略,叛軍眾將方才恍然頓悟,俱都心悅誠服:“還是晉王殿下深謀遠慮,臣等不及,愿以大王馬首是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