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決定,明年在全國范圍內減免三成的田稅,讓種地的百姓日子好過一些。
當然,商業稅是由商賈繳納,不予減免。”
戶部尚書劉君雅舉著笏板領旨:“臣謹遵圣諭!”
李瑛經過這段日子的深思熟慮,決定繼續推進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改善民生。
“要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僅僅只是減免賦稅還不夠,還應該普及文化教育。
故此,朕決定從國庫中撥出專項資金,在全國一千五百多個郡縣中建設十萬個以上的學堂,讓窮人的孩子們免費讀書。”
李瑛做過預算,一個學堂按照五十名學生計算,那么全國將會有超過五百萬的青少年接受文化教育。
而建設這么一座學堂的投入大概在一百貫左右,在全國建設十萬座學堂的總投入也不過才一千萬貫。
“咱們朝廷現在有錢了,有了錢就應該拿出來給老百姓做事實,而不是像寺廟的和尚那樣把它藏在庫房里讓他發霉!”
李瑛霍然起身,背負雙手走下丹陛,在滿朝文武之中穿梭,用昂揚頓挫的聲音闡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目前國庫中的積蓄已經超過了七千萬貫,朕愿意拿出一千萬貫來普及文化教育,讓我們大唐的百姓讀書識字。”
望著李瑛慷慨激昂的姿態,滿朝文武無不肅然起敬,這是一個真心為百姓著想的皇帝,他并沒有好大喜功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李瑛繼續道:“當然,建設十萬個學堂只是文化普及的第一步,后期還需要巨大的投入。
按照每個學堂三名老師計算,全國將會新增三十萬名教書先生。
每個先生按照月薪一貫計算,那么朝廷每年將會在教育方面投入高達三百六十萬的支出。
但為了提高全國老百姓的素質,讓我們大唐國力強盛,朕愿意為此掏錢。”
頓了一頓,李瑛用開玩笑的語氣道:“老百姓們有了文化,他們種的地將會收獲更多的莊稼,他們可以從事更多的生意,可以發明前所未有的物品,還能讓人口增多。
到那時,咱們大唐的賦稅不就上來了嗎,朝廷的投入不就獲得了回報?
我們也可以把教育事業當做一項投資,一項需要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投資。”
對于皇帝的這個宏偉藍圖,在場的官員看不了那么長遠,也不敢反對,紛紛送上贊頌。
“陛下心系萬民,雖堯舜在世,亦不過如此!”
李瑛轉身走回丹陛,在龍椅上落座。
“普及文化教育之事關系重大,必須由專職的部門負責,朕決定自即日起設立文教司,調貴州布政使杜甫回京擔任此職。”
李瑛的目光落在中書令裴寬的身上,“散朝之后,中書省即刻發出調令,調杜甫進京出任文教司司丞,命張巡率領麾下兵馬前往貴州出任布政使,并兼任貴州兵馬大都督。”
中書令裴寬捧著笏板領旨:“臣遵旨!”
李瑛之所以調杜甫進京,一是他那悲天憫人的性格非常適合掌管全國的教育事業,第二個目的則是為平定南詔國做好鋪墊。
杜甫有慈悲之心,但卻沒有用兵的才能,他執掌的貴州漢民一直與南詔摩擦不斷,漢人總是吃虧,杜甫手段也不夠強硬。
因此李瑛這才借著設立文教司的機會把杜甫調回長安,讓手段強硬的張巡率領他麾下的兩萬人馬從浙江東部地區開進貴州,給南詔人上上強度。
同時,李瑛又給裴寬下了一道命令,調安南都護崔顥進京另做任命,命目前在揚州練兵的夫蒙靈察帶領兩萬人趕往交州,接替崔顥出任安南都護。
中國大地已經太平,李瑛作為一個棋手,必須不動聲色的安排好棋子,才能出其不意的拔掉南詔人的爪牙,臥榻之側豈容猛虎鼾睡,睡在大唐皇帝的塌前,那更是萬萬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