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李光弼還在為洛陽朝廷效力,王忠嗣還在猶豫是否應該效忠李隆基,郭子儀還在安西鎮守邊疆……
正是靠著杜希望縱橫河東,仆固懷恩從蕭關強攻長安,才為李瑛打開了局面,讓李瑛的軍隊迅速平定了關中。
從這方面來說,李白說杜希望的功勞不如王忠嗣、郭子儀不見的正確。
如果不是杜希望牢牢的控制住了河東的局勢,李瑛、仆固懷恩率領的靈州軍主力就很難平定關中,更不要說攻克長安了。
畢竟當時洛陽朝廷麾下的武將也不是吃素的,除了常敗將軍蘇慶節名不副實之外,李欽、李晟父子;李楷洛、李光弼父子;辛思廉、辛云京父子;來曜、來瑱父子,以及渾釋之、裴慶遠、張蓋世、任師利等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
那個時期的李瑛除了自己擔任統帥之外,手底下真正能用的帥才就只有杜希望與仆固懷恩,另外加上李嗣業、南霽云、雷萬春、田神功、田神玉、夫蒙靈察等猛將沖鋒陷陣,才逐步打開了局面。
要不是杜希望前期幫助李瑛穩定住河東,也就不會有后期的王忠嗣、李光弼、郭子儀等人死心塌地的擁戴李瑛為帝,今天坐在太極殿龍椅上的人是李瑛還是李琦還真不一定!
李瑛攻占長安之后,杜希望聯合仆固懷恩夾攻洛陽,最終與李瑛三軍合圍,絞殺了洛陽的武氏政權。
平定洛陽之后,杜希望與家眷稍作團聚,隨后率領洛陽軍南下進入江南作戰,與安慶緒、崔乾佑鏖戰了一年多,后來又與李祎聯合作戰,一舉攻克了揚州。
李瑛奇襲南京,生擒安祿山之后,杜希望依舊沒有停歇,馬不停蹄的從揚州率軍入海追襲安慶緒一直到山東半島。
再后來,史思明主動放棄徐州,郭子儀、仆固懷恩率領二十萬大軍尾隨追襲,杜希望奉命在魯中山區阻擊史思明。
在這里,杜希望首次吃到了敗仗,被史思明的精兵一舉突破防線,并從登州揚帆入海去了高麗半島。
這也是杜希望首次對決史思明,算是領教到了這個叛軍第一悍將的厲害,這場敗仗也讓杜希望很自責。
最后,杜希望與郭子儀合兵一路,聯合仆固懷恩、王忠嗣三路夾攻滄州,最終逼死安慶緒,徹底平定了“偽燕朝廷”。
這就是杜希望過去四年的戎馬生涯,也許他的功勞不是最大的,但苦勞卻肯定是最多的,也是給李瑛賣力最多的。
在泗水擔任縣令七年,又經歷四年多的戎馬生涯,因此朝廷的官員認識杜希望的寥寥無幾,甚至就連宰相裴寬、顏杲卿、李適之等人都不認識杜希望。
畢竟當初和他并肩作戰的南霽云、雷萬春、夫蒙靈察都還在外面打仗,杜甫、崔顥、王昌齡等共事過的文官也都在外面任職沒有歸來。
雖然彼此不認識,但杜希望既然穿著兵部尚書的官袍來到太極殿,裴寬、李適之、顏杲卿等人就算用腳趾頭都能猜出來他的身份,當下紛紛自報身份寒暄。
“呵呵……在下裴寬,這廂有禮了!”
“在下顏杲卿,見過杜公!”
“哈哈……我是李適之,如果沒記錯的話,當年應該跟杜公有過一面之緣。”
杜希望笑著一一還禮,不卑不亢,而他也確實有這個資格。
“見過裴相!”
“見過李相!”
“見過顏相!”
就在這些當朝重臣寒暄的時候,又有一名身穿紫袍的兩品大員來到太極殿,甫一進門就熱情的向杜希望打招呼。
“杜兄,你總算回京了,一別七載,小弟思念的緊啊,今天總算與杜兄再次相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