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聲紛紛側目,只見來的正是工部尚書韋堅。
其實,嚴格來說,杜希望與韋堅也沒有多少交情,最多算是認識。
畢竟兩人都是萬年縣人士,一個出自京兆杜氏,一個出自京兆韋氏,年齡又只差了幾歲,彼此認識也屬于正常的事情。
當年兩人踏入仕途的時間也差不多,但比杜希望年輕了三四歲的韋堅則耀眼了許多,剛剛過了而立之年就被任命為長安縣縣令。
盡管兩人都是縣令,但長安縣的縣令卻與泗水縣的縣令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韋堅也沒怎么瞧得起杜希望,兩人之間也談不上深交。
真正讓韋堅注意到杜希望的時候,是杜芳菲嫁給太子為妾的時候,這讓韋堅頗為意外。
雖然當時的太子李瑛并不受李隆基待見,但太子畢竟是國家儲君,將來有很大的可能繼承帝位,到那時候杜希望就是國丈了,因此韋堅這才與杜希望略有往來。
如今時過境遷,杜希望以功臣兼國丈的身份返回京城出任兵部尚書,韋堅自然要表現出彼此很親熱的樣子。
“呵呵……子全來了,愚兄總算遇見熟人了!”
既然韋堅表現的這么熱情,杜希望當下投桃報李,直呼韋堅的表字。
兩人執手寒暄了片刻,這時候刑部尚書皇甫惟明、戶部尚書東方睿等人也都陸續來到太極殿。
最讓杜希望感慨的是朝堂上出現了好幾位親王的身影,其中包括大理卿李亨、國子祭酒李琚、太常卿李琰、少府監李琬、衛尉少卿李瑝,整整五位親王。
雖然這五位親王中沒有六部尚書,但大理寺卿執掌全國的獄案,少府監負責鑄造錢幣,也是僅次于六部的重要職位,這種情況在李隆基時期是根本不可能會出現的。
最后,胡須花白的太師蕭嵩與申王李祎聯袂來到了太極殿。
作為年逾七旬的老者,這二老沒有正式職務在身,平常并不需要來參加朝會,每逢大事皇帝都會特別宣召,但今天是弘武四年的最后一個早朝,因此兩人不請自來。
“哎呀……杜某見過申王與太師!”
杜希望在北庭的時候與蕭嵩共事過,在揚州的時候更是與李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論關系可比韋堅熟悉多了,當下急忙上前施禮。
“呵呵……想不到希望竟然在年前趕回來了,真是沒想到!”
蕭嵩、李祎熱情的與杜希望寒暄,大致的詢問了滄州之戰的細節,并把前線的將士夸贊了一番。
在這半個時辰之中,從戰場歸來的杜希望成為了太極殿中獨一無二的焦點,不斷的與大唐帝國政壇的一眾大佬施禮寒暄,談笑風生。
“陛下駕到!”
隨著吉小慶扯著嗓子喊了一聲,滿朝文武頓時分作兩班。
左面由中書令裴寬領銜,右面由侍中顏杲卿領銜,蕭嵩與李祎也識趣的站在兩位宰輔的后面,一起舉著笏板施禮。
而兵部尚書杜希望則按照禮部官員的指引,跟在李祎后面,與對面的吏部尚書李適之并列,身后跟著工部尚書韋堅。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兩位宰相的引領下,滿朝文武舉著笏板齊刷刷的參拜。
身穿黃色龍袍的李瑛居中端坐,左邊站著吉小慶,右邊站著黎敬仁,用敏銳的目光掃了一遭腳下的大臣,和顏悅色的召喚道。
“諸位愛卿平身!”
等大臣們紛紛站直了腰桿之后,李瑛的目光落在了杜希望的身上:“杜卿幾時進的京?”
杜希望在萬眾矚目中捧著笏板出列,躬身道:“回陛下的話,臣昨晚戌時自春明門進的京。”
李瑛微微頷首:“愛卿一路跋涉,讓你受累了。”
“多謝陛下關懷!”
杜希望舉著笏板致謝。
夏天的時候,李瑛攻克了南京,杜希望曾經去參拜過大唐皇帝,所以君臣之間倒是沒有多年不見的陌生感。
“杜卿為國征戰,戎馬倥惚,勞苦功高,如今既然回京,便即刻前往執掌兵部,為朕分憂。”
李瑛高坐龍椅,以威嚴的聲音表揚了杜希望的功績。
杜希望彎腰謝恩:“臣定當庶竭駑鈍,為大唐傾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