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武四年的最后一個早朝繼續在太極殿舉行,而今夜子時過后這個年號將會壽終正寢,被一個嶄新的年號所取代。
在宣布完了改元“永樂”這個決定之后,李瑛繼續說道:“朕還有件事情需要對眾卿家宣布。”
“昭容杜氏,自七年前嫁入東宮陪伴在朕左右,至今已經為朕誕下三子,堪稱勞苦功高。
而朕的后宮之中至今僅有賢妃崔氏一人,其他三妃虛待至今,為了表彰杜氏之功,朕決定自即日起冊立杜氏為德妃,以彰其德。
除了冊立皇后之外,后宮嬪妃的升降基本上算是皇帝的家事,也就是四妃比較顯赫,皇帝這才對大臣們打聲招呼,否則連招呼都不用打,自然不會有人傻乎乎的站出來反對。
杜希望站在人群之中心花怒放,今天這是喜事成雙了,自己拜相在先,女兒立妃在后,怪不得自己昨天走到灞橋的時候有喜鵲叫個不停。
與杜希望的春風得意相反,韋堅的心卻在不斷的跌進深淵。
自己夢寐以求的宰相追逐了三年遙不可及,人家杜希望一進太極殿就登上了相位,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更讓韋堅覺得前途不妙的是太子失寵了,不僅被陛下判了與東方悅和離,還被逐出東宮,取消了議政的權力,甚至不允許他來參加早朝,勒令在家里閉門反思半年。
如果這些判罰敲響了對李儼這個太子的警鐘,那薛皇后的病重簡直是敲響了李儼的喪鐘。
根據韋熏兒的情報,皇后產子的時候被李儼氣的產后出血,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天,依舊未能下床,病情嚴重。
萬一薛皇后被太子氣的撒手人寰,那李儼這個太子基本上算是入土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差不多也要被這家伙葬送一半。
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刻意栽培杜芳菲,為薛皇后薨了以后做打算,在同一天加封杜希望為宰相,晉升杜芳菲為德妃,怎么看都像是在有意為之。
如果真被杜芳菲當上了皇后,那他的兒子鄭王李馭就有希望成為太子,到那時京兆韋氏將會徹底被杜氏踩在腳下,這是韋堅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杜昭容德才兼備,為人誠厚,理應晉升!”
李瑛話音剛落,滿朝文武一片稱頌。
李瑛接過吉小慶遞來的茶水呷了一口,滋潤下干涸的嗓子,每天早朝吧啦吧啦的就屬自己話最多,還真是不容易!
“迄今為止,朕已經有十二子,但自從七郎李武往后,其余五子尚未冊封。
朕今日便借著佳節來臨之際,給他們一并冊封王爵。”
李瑛說著話悄悄攤開桌案上提前做好的備忘錄,免得將兒子弄混淆了,兒女多了搞混名字簡直是家常便飯。
“八郎李緯,生母章仇氏,自即日起冊封為褒王。”
“九郎李馳,生母杜氏,自即日起冊封為彭王。”
“十郎李睦,生母阿史那氏,自即日起冊封為元王。”
鑒于老十李睦血緣特殊,李瑛并沒有使用歷史上的小國名號冊封這個兒子,而是獨創了一個“元”字,希望這是兩族融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