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用兵多年,去過北庭、滅過突厥,攻克過太原、洛陽、金陵,積累了豐富的戰場經驗,還從來沒有吃過敗仗,所以諸位愛卿不用為朕擔憂。
朕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謀劃,最快三個月就可以返回長安,遲則半年。
朕去年出征金陵,用了半年的時間方才班師回京,留守內閣完美的保持了朝廷的正常運轉。
朕相信這次出征,內閣大臣們仍然能夠掌控國家大局,做到政令合一,上下齊心。”
聽了李瑛躊躇滿志的話語,裴寬、顏杲卿兩人帶頭支持。
“既然陛下圣意已決,臣等自當竭盡所能,維持國家大局,讓陛下毫無后顧之憂的征討吐蕃!”
李適之恭維道:“陛下南征北戰,親征高原,如此雄心壯志,已勝太宗,臣等唯有勠力同心,方能不負陛下的辛苦!”
去年李瑛出征時候的內閣大臣共有七人,分別是中書令裴寬、侍中顏杲卿、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適之、工部尚書韋堅、刑部尚書皇甫惟明、京兆尹韋陟、戶部尚書劉君雅等七人。
禮部尚書東方睿、御史大夫崔希逸在投票中落選,兵部尚書李泌跟隨皇帝出征,因此這三個職位都未能晉級內閣。
而現在兵部尚書從李泌換成了杜希望,不讓他進內閣肯定說不過去。
這樣內閣大臣就變成了偶數,投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平票的局面,所以還得再增加一個內閣大臣。
李瑛想了想,決定帶著李白隨軍出征,讓東方睿成為內閣中的一員。
御史大夫的職責就是向皇帝彈劾文武百官,自己已經離開長安了,那御史大夫還向誰彈劾?
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在京城,而李白又身居高位,以他那臭脾氣容易與其他大臣產生矛盾,影響內閣的團結。
權衡利弊,還是帶著李白出征更好。
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西域一路走來,爬過蜀道,也去過青海湖一帶,擁有豐富的野外經驗,或許還能充當向導。
說不定看到吐蕃高原上壯美的自然風光,李白詩興大發,又給后人留下幾十首膾炙人口的神作也不一定。
“朕出征之后,去年的七位內閣大臣繼續主政,并補充兵部尚書杜希望、禮部尚書東方睿二人加入。
朝中大事,由你們九人共同裁決,遇有不決之事再八百里加急請示于朕。”
李瑛端坐在龍椅上,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做出了離京之后的部署。
正在忐忑不安,覺得臉上無光的東方睿喜出望外,急忙捧著笏板出列,與杜希望一起領旨。
“臣謹遵圣諭!”
“陛下莫非把臣給忘了?”
同為當朝二品,發現唯獨自己沒有進入內閣,御史大夫李白頓時有些急眼,急忙捧著笏板出列詢問。
“朕沒有把你忘記,你跟著朕出征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