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皺著眉頭把安守忠的奏折與調查報告各自看了三遍,一時間也拿不準軍糧遲到的原因是否與王忠嗣有關?
從動機上來看,王忠嗣確實有很大的嫌疑扣押遼東軍的糧食,從而掣肘安守忠,免得他跟自己搶奪攻滅龍泉府的功勞。
但既然四部門的調查報告認定這件事情與王忠嗣無關,而是由自然災害與王弼個人原因造成的,李瑛也無法推翻他們的結論。
“幸好糧食已經送到了安守忠手中,這件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了。”
滅亡渤海國已經到了關鍵階段,無論處罰王忠嗣還是處罰安守忠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李瑛決定淡化處理這件事情,對兩人各打五十大板。
李瑛親自提筆給這樁案子做了批復:首先批評王忠嗣作為北方的主將,不能保障糧道的暢通,負有管理不利的責任,故此處以扣罰一個月俸祿的懲罰。
安守忠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判斷王忠嗣故意扣押遼東軍的糧食,并上書彈劾,引起不良影響,故此處以扣罰一個月俸祿的懲罰。
批復寫完之后,由吉小慶捧出玉璽加蓋,然后裝進牛皮信封交給驛卒,再八百里加急送回長安,繼而轉送遼東,宣布對王、安二人的懲罰。
根據斥候刺探,在前方一百二十里左右的地方設有一處吐蕃人的驛鎮,駐扎著大概五六百人的兵力。
“終于看到吐蕃人的影子了,我們第一戰必須全殲敵人!”
李瑛在帥帳中召開軍事會議,命令李鐵率領兩千騎兵繞過這個名叫悉諾邏的驛鎮,守住撤退的路線,將從驛鎮中逃走的吐蕃士兵一網打盡。
又命李抱玉率領三千騎兵悄悄逼近驛鎮,殺他們個措手不及,一舉攻占吐蕃人設在唐古拉山
“臣謹遵圣諭!”
李抱玉與李鐵一起拱手領命,各自引兵離開了帥帳。
從唐古拉山下來之后,向南一路都是下坡。
李抱玉率領三千唐軍一路狂奔,在兩個時辰之后神不知鬼不覺的逼近了悉諾邏驛鎮。
悠閑的吐蕃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會有唐軍從山上下來,因為在他們的概念中山上根本就沒有通往大唐的道路。
“殺啊!”
伴隨著山呼海嘯的吶喊,三千唐騎潮水般涌向這座面積不大的小鎮。
駐守的吐蕃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唐軍已經殺到了面前。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砍殺聲,吐蕃人被砍瓜切菜一般砍倒在地,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
不過半個時辰的功夫,戰斗便結束了,五六百吐蕃士兵傷亡殆盡,只有數十人僥幸逃走,但沒走出多遠,便被李鐵率領的伏兵一網打盡。
隨后行軍的李瑛很快接到了捷報,當下督促大軍加快行軍速度,終于在日落之前抵達了這座設施完善的驛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