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兩萬唐軍扼險居守,絲毫不給吐蕃人突圍的希望。
經過三天的攻防,吐蕃人付出了陣亡兩萬人的代價,依舊無法突破唐軍的封鎖。
哥舒翰率領十二萬唐軍長驅直入,緊緊咬住吐蕃軍的尾巴,在三天內又把戰線向前推進了兩百八十里,一步步的壓縮著吐蕃軍的生存空間。
更讓吐蕃人絕望的是,他們的糧食已經見底了,最多只能維持兩三天就要餓肚子。
唐蕃官道周圍都是連綿的雪山,不要說這個年代無法翻越,便是李瑛穿越之前的世界都無人能夠翻越,那層層疊疊的雪山上面就連動物都不存在,只有雄鷹才能從山頂飛過。
面對絕境,悉未朗決定向唐軍詐降,趁著唐軍疏忽大意之際沖出唐軍封鎖的隘口,然后不惜代價的奪回閣川驛。
為了騙過李瑛,悉未朗親自帶領兩萬精銳來到隘口,并派遣使者向唐軍送上降書。
李瑛帶著李白、呂奉仙等人登高觀察,只見悉未朗帶領的吐蕃軍幾乎都是精壯的中年漢子,旋即猜透了對方的意圖。
“此乃吐蕃人詐降之計,可以讓李欽假裝接受投降,等吐蕃軍經過山谷的時候從兩邊伏擊,予以重創!”
李瑛的命令很快傳達了下去,李欽當即奉命行事,告訴吐蕃使者:“我們大唐皇帝接受了你們的投降,可以讓你們的軍隊陸續撤出山谷了!”
吐蕃使者快馬返回軍中,向悉未朗稟報了這個喜訊。
悉未朗聞言又驚又喜,驚的是大唐皇帝居然御駕親征,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唐軍虛張聲勢?
喜的是唐軍被自己詐降的計策騙過,不管大唐皇帝在不在這里都可以反戈一擊,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在悉未朗的率領下,兩萬吐蕃軍列隊穿過山谷出口,企圖內外夾擊,殲滅把守的唐軍,然后再奪回閣川驛阻擋唐軍逼近邏些城。
但當吐蕃人的前鋒剛剛穿過隘口之后,山谷兩側突然顰鼓動地,漫山遍野鉆出無數的唐軍,將驟雨一般密集的箭矢射向吐蕃人頭頂,更有磨盤一般的石頭滾滾而下。
吐蕃人被殺的人仰馬翻,死傷無數,在陣亡了五六千人之后狼狽退回了山谷。
在連續的敗仗之后,這支十萬人的吐蕃軍銳減了四成,只剩下不到五萬人,軍心惶惶,士氣降落到冰點。
又堅持了兩天,吐蕃軍的糧食告罄,甚至有人已經打算吃掉戰死的同胞。
幾個吐蕃將領再也忍受不了這種局面,趁著悉未朗不備將他殺死,割了首級命人送給唐軍,表達投降的誠意。
“尊敬的大唐皇帝,這是悉未朗的首級,是他設計的詐降計劃,企圖蒙騙神圣的大唐軍隊。”
前來投降的多吉跪倒在李瑛的面前,服服體貼的認罪,“與大唐作對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決定的,是尺帶丹朱贊普決定的,是東則布大相決定的,我們都是無辜的將士。
還望天可汗高抬貴手,大慈大悲,饒恕我們這些無辜的將士吧?我們愿意永遠臣服在大唐的腳下,世世代代做大唐的子民!”
李瑛派人召來了幾個在隴右與吐蕃軍打過仗,認識悉未朗的唐軍辨認,確定多吉帶來的首級就是吐蕃大將軍悉未朗的腦袋無疑。
李瑛召集李白、李欽、令狐承、崔寧、馬璘等文武商議對策:“吐蕃人這次看起來是真心投降,朕打算接受他們的投降,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萬萬不可!”
李瑛話音剛落,李白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根據多吉所說,被困在官道之中的吐蕃人還有將近五萬。
他們現在投降是迫于形勢,再加上糧草斷絕,無路可走才選擇投降。
但我軍還要繼續向邏些城進攻,等走出這條山谷之后,若是這五萬吐蕃人突然叛變向我軍反戈一擊,定然會將我軍置于不利的地步。
常言道‘慈不掌兵’,還請陛下為了我大唐將士著想,務必將這五萬吐蕃軍斬草除根,以絕后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