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兵詐降,為帝識破,予賊重創。
賊兵內訌,主將悉未朗為其部梟首,又攜首級來投。
帝欲納降,然御史大夫李白等疑賊兵詐降,勸帝慎重,勿置大唐將士于險境。
帝不忍殺生,又恐賊軍復叛,遂將前線兵權交于李欽、李白統帥,自率眾退至閣川驛坐鎮。」
伴隨著轟隆隆的馬蹄聲,李瑛在三千騎兵的護衛下返回閣川驛,留下李欽、李白、李抱玉在前線指揮。
李瑛離開之后,李白哄騙多吉,表示唐軍愿意接受吐蕃人的投降,但需要他們分批走出山谷,接受部署。
“我軍本來就不在一起,分布在三四百里的官道上,肯定要分批走出山谷。”
多吉連連致謝,隨后返回吐蕃軍營,向其他將領報告這個好消息。
多吉親自帶領第一批人走出山谷,按照要求上繳兵器,解除甲胄,然后由李抱玉率領五千人押解著前往閣川驛。
走了三十多里路,行到地形險要之處,全副武裝的唐軍突然向手無寸鐵的吐蕃俘虜發起進攻。
在弓箭、刀槍、鐵騎的驅趕之下,吐蕃人完全沒有招架之力,要么被砍倒在血泊之中,要么被逼迫的跳崖自殺。
經過了半天的屠殺,包括多吉在內的一萬多俘虜全部被屠戮殆盡,無一幸免。
次日,第二批俘虜一萬兩千多人在跋涉了一個晝夜之后走出了唐軍把守的險隘。
這些俘虜本來以為很快就能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毫不留情的屠殺。
又是半天的功夫,第二批俘虜又被李抱玉率部屠殺殆盡,將死尸全部丟進山谷,并清理現場的屠殺痕跡。
唐蕃官道中的吐蕃軍本來就是呈帶狀駐守,分布在長達數百里的狹窄山路之中,每一批相隔百十里的距離,正好給了唐軍從容不迫的屠殺機會。
從深處向外撤退的吐蕃俘虜并不知道前面的友軍早就橫尸山谷,還以為他們受到了唐軍的優待,毫無防備的進入了李白設計的圈套。
連續四五天的時間,每天都有近萬吐蕃俘虜成了唐軍刀下亡魂,尸體被丟進了深不見底的峽谷之中。
當高原上的秋風變得蕭瑟凜冽之時,扼守唐蕃官道的十萬吐蕃人已經被全部清理干凈,哥舒翰率領十余萬唐軍暢通無阻的穿過這條道路,朝著閣川驛前進。
哥舒翰與李白相見之后,得知大唐皇帝目前正在閣川驛坐鎮,立即帶著李楷洛、來曜等將領騎乘快馬,前去面圣。
蜿蜒的官道上飄揚著連綿不絕的大唐旗幟,浩浩蕩蕩的唐軍綿延四五十里,刀槍映日,旌旗蔽天,猶如一條巨龍翱翔在高原上。
哥舒翰在李白的陪同下快馬加鞭朝著閣川驛疾馳,一路上沒有看見俘虜的影子,不由得心生疑惑。
“李御史,投降的吐蕃俘虜都去哪了?”
李白笑道:“再往前走二十里你就知道了……”
哥舒翰按捺著心中的好奇,繼續策馬向前。
又走了二十里之后,山谷中便傳來刺鼻的血腥味,地面上依稀能夠看到斑駁的干涸血漬。
“元帥快看!”
李楷洛最先發現了山谷中的遺體,忍不住用馬鞭一指,大聲提醒哥舒翰。
哥舒翰等人來到峭壁邊上,俯首查看,只見幽深的谷底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尸體,好似筑起了一座京觀,讓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