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李瑛又分給封常清一萬人,命他前往大小勃律國所在的地區擔任“勃律大都督”,保障安西與衛藏之間的連通。
封常清接了命令,率領一萬唐軍離開邏些城,追隨著哥舒翰、高仙芝的腳步,同樣向西而去。
就在李瑛調兵遣將的時候,前往馬爾敢勸降的尚東贊傳來喜訊。
自從得知唐軍從西邊神兵天降,兵臨邏些城之后,馬爾敢的吐蕃將士就人心惶惶,軍心萎靡。
接到尺帶丹朱的調令之后,馬爾敢的守軍分作兩支,由瑯支都率領十萬人星夜馳援邏些城,由乞力徐率領剩下的將近十萬人繼續駐守馬爾敢,阻擋從東邊來的二十萬唐軍。
瑯支都率部走了兩天之后,邏些城就爆發了政變,東則布等人殺害尺帶丹朱,并矯詔調瑯支都快馬趕回邏些城共商大計。
瑯支都也沒有懷疑,命副將尚西結統率大軍,自己帶了數百侍衛快馬加鞭返回邏些城。
但由于馬爾敢距離邏些城太遠,當瑯支都走到距離邏些城還剩下五百里左右的時候,赤松德贊就已經聯合唐軍攻克了布達拉宮,就此滅亡了吐蕃。
從邏些城逃出來的吐蕃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瑯支都,將他幾乎驚掉了下巴。
短短五六天的時間,邏些城便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先是東則布等人謀反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尺帶丹朱,接著又被唐軍一舉圍殲,這讓瑯支都一時間無法接受,慌慌張張的調頭與后面的十萬吐蕃軍隊會合。
副將尚西結給瑯支都獻計,如果大唐皇帝冊封他為吐蕃之主,那就率部向唐軍投降,否則便聯合乞力徐率軍南下匹播城,重新豎起吐蕃的大旗。
瑯支都命令十萬吐蕃軍就地休整,同時派人趕往馬爾敢向乞力徐報告這個噩耗,并命他放棄馬爾敢,做好南下匹播城的打算。
乞力徐接到消息后猶如五雷轟頂,贊普死了,國都淪陷了,那這關還守個屁,于是他在夜晚率部放棄馬爾敢這座險關,率部向西逃竄。
李光弼獲悉二十萬吐蕃軍撤走,猜測很可能是李瑛偷襲邏些城的計劃成功了,當即揮兵大進,占領馬爾敢城之后繼續追襲乞力徐。
乞力徐率部向西逃竄,沿途不斷的有新兵潛逃,等到了波窩地區與瑯支都會師的時候,十萬人馬已經只剩下七萬多人。
而在波窩城等候的瑯支都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十萬人同樣潰逃了兩萬多,許多新兵趁著天黑開溜,逃得無影無蹤,根本無法遏制。
就在這時候,被冊封為大唐吏部侍郎的尚東贊來到波窩城,力勸瑯支都與乞力徐降唐,并轉達了大唐皇帝的條件。
在唐軍前后夾攻之下,乞力徐自知已經無路可走,決定率部降唐。
但瑯支都卻不滿意由赤松德贊接任歸義王,于是與副將尚西結謀劃殺死乞力徐,奪取兵權,率部南下匹播城,另建吐蕃政權。
瑯支都手下的一名幕僚知道吐蕃大勢已去,為了謀求富貴,于是向乞力徐、尚東贊揭發瑯支都的陰謀。
乞力徐與尚東贊一商量,決定先下手為強,直接帶兵沖進瑯支都的帥帳,將還沒做好準備的瑯支都與尚西結斬殺,徹底掌控了兵權。
國都淪陷,后有追兵,高層不斷內訌,吐蕃全軍人心惶惶,數日之內又有兩三萬人逃走,乞力徐決定無條件投降唐軍,并跟隨尚東贊騎乘快馬來到邏些城參拜大唐皇帝,以表臣服。
李瑛接受了乞力徐的投降,并依照約定冊封他為曲沃縣公,以表彰他斬殺瑯支都的功勞。
當李光弼率領的先鋒部隊追到波窩城的時候,十余萬吐蕃軍隊豎起白旗投降,在高原上鏖戰了兩年的唐軍這才知道唐蕃戰爭終于結束了,從今往后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吐蕃這個國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