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雨仆隱于市井,掌控消息和百姓動向。”
聽雨說一句,站出來一人,王源進行人與名的印證,牢記在心。
這些人,以后可都是自己的核心人員了。
十人出列,王源道:“聽雨信任你們,我就相信你們,我將銀州和自己交給你們了,諸位努力,用最短的時間把咱們自己的地盤建設出來,成為咱們的大本營!”
“是!”
……
十一道聲音低低的響起,看著一個個被自己打了雞血微紅著臉堅定應聲的年輕人,王源的心奇跡般的安定。
轉眼間十人各歸各位,除了聽雨和雨心跟在王源身側外,其他人向著不同的方向而去。
“你們兩個去把書桌上的文案看了,能處理的自己處理了,處理不了的再整理好交給我。”
連最后兩人也人盡其用了,書房一頭坐著兩個認真看文案的暗衛,王源在另一頭皺著眉頭看著書冊。
仔細看就知道王源看得是印刷體的書,書名還是《雍涼之地》。
古今地名的不對付,王源燒腦的發現自己所在的銀州居然在這本書上找不到對應的地方。
不過,這地方八成是在甘肅和內蒙、寧夏交界的某處,這樣的話土地尚算肥沃,礦產還豐富,應該是個不錯的地方啊,怎么就窮成了這樣?
一夜的案牘勞形,結合齊通判和王夫人的講述,王源終于搞明白了銀州民生改善的頭等大事:解決缺水問題。
缺水改善了才能種出夠吃的莊稼,有了糧才能留住人。
不錯,王源以為的銀州五萬人那是從書面上得來的數字,齊通判卻說銀州人口流失嚴重,目前根本就不足五萬!
而且兵稅重,這四萬多人中還以老幼婦孺為多,青壯不足一萬。
且正碰上征兵稅,交不上稅的只能出人,且這次征兵的年齡放到了十四歲,還是沒成年的。
不管十四歲的有沒有被征走,十四歲也不能生孩子啊!
而十四歲已經被劃為青壯一列了!
聽得王源心驚不已,解決糧食問題成了當務之急,征兵稅……
好像自己是這銀州的主子,兵稅征不征、怎么征,包括糧稅等等所有的賦稅都是自己說了算的?
不是說封地的食邑歸自己嗎?那除了不能超額養兵外還有什么限制?
不行,還要好好了解一番政策才行,最好問問百事通的齊通判。
只是暫時顧不上這個,再耽擱怕來不及。
一夜不睡,王源也沒有多困乏,主要是時間緊迫,路上已經用掉了五天,加上今天,還有十天。
十天,還要除去路途折返的時間又得劃掉五天,就只有五天的時間處理那些俗務了,分秒必爭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