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年輕士兵卻有些擔憂地說道:“藍玉將軍可是咱們的上司,他要是被重罰,咱們會不會也受牽聯?”
朝堂之上,歐陽倫與朱標商議已畢,將一份詳細的賞罰章程呈報給朱元璋。朱元璋接過奏章,仔細翻閱,片刻后點了點頭,沉聲道:“好,就依此辦理。傳咱的旨意,明日早朝,當眾宣布賞罰結果。”
隨著旨意傳出,整個京師都沸騰了起來。無論是官員、百姓還是將士,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朝廷的最終決定。賞罰之事,不僅關乎個人的榮辱,更牽動著整個大明的軍心與民心。
對于如何處置藍玉,很多人都提心吊膽,誰也不清楚藍玉會是何種下場。
要知道藍玉這次可是葬送了大明近四萬騎兵,說實話這已經是大明的核心精銳了,想要組建這十萬騎兵即便是大明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而且新組建出來,未必能有這四萬騎兵的戰力。
大家也都知道,原本是大贏的局面,就是因為藍玉貪功冒進,這才導致了大敗!
對于這件事情,上到朝廷文武官員,下到尋常百姓、學生、學者以及士兵,都對藍玉極為憤慨。
甚至有人公開要求嚴懲藍玉的。
藍玉因貪功冒進,葬送大明四萬精銳騎兵的消息傳遍朝野,舉國震動。朱元璋震怒之下,將藍玉下獄,嚴加審訊。這一事件不僅讓藍玉本人陷入絕境,更對淮西黨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曾經風光無限的淮西黨,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原本每日車水馬龍的韓國公府,如今門可羅雀。那些曾經爭先恐后巴結淮西黨的官員,如今連影子都見不著。就連平日里與淮西黨交好的商賈、士紳,也紛紛閉門謝客,生怕被牽連。淮西黨的官員們出門辦事,再也不是往日那般被奉為上賓,反而處處碰壁,甚至被人冷眼相待。
幾位淮西勛貴聚在韓國公府上,臉色凝重,氣氛壓抑。李善長坐在主位上,眉頭緊鎖,手中的茶杯早已涼透,卻一口未動。
“國公,如今這局面,咱們該如何是好?”一位勛貴忍不住開口,聲音里帶著幾分焦慮,“昨日我去兵部辦事,那幫人連正眼都不瞧我一下,推三阻四,說什么‘公務繁忙’,分明是故意刁難!”
另一人冷哼一聲,接話道:“何止是兵部!我去戶部調個賬目,那主事竟然直接說‘上頭有令,淮西黨的案子未結,一切事務暫緩’。這分明是要把我們往死路上逼!”
李善長緩緩放下茶杯,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藍玉之事,確實讓我們措手不及。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穩住陣腳,切不可自亂陣腳。”
“穩住陣腳?”一位年輕的勛貴忍不住提高了聲音,“國公,如今朝中上下都在看我們的笑話,就連那些平日里對我們點頭哈腰的小官,如今也敢對我們指手畫腳!再這樣下去,咱們淮西黨可就真的完了!”
李善長目光一冷,厲聲道:“慌什么!藍玉是藍玉,淮西黨是淮西黨!皇上再如何震怒,也不會輕易動我們這些老臣。只要我們不自亂陣腳,就還有轉圜的余地。”
“可是國公,”另一位勛貴低聲說道,“如今朝中風向大變,就連那些原本依附我們的官員,也開始倒向駙馬黨以及其他勢力。若是再不采取行動,只怕……”
李善長抬手打斷了他的話,沉吟片刻,緩緩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撇清與藍玉的關系。你們回去后,務必約束手下,切不可再惹是生非。至于那些倒戈的官員……”他冷笑一聲,“墻頭草罷了,待風頭過去,自然會重新靠過來。”
眾人面面相覷,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見李善長如此鎮定,也稍稍安心了些。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家仆匆匆跑進來,臉色蒼白,顫聲道:“國公,不好了!剛剛傳來消息,藍玉在獄中……招供了!”
“什么?!”眾人聞言,頓時臉色大變,紛紛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