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朱元璋這種“骯臟手段”,歐陽倫也懶得過多計較。
畢竟這老頭也沒幾年好活了,跟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置氣,這簡直就是和自己過意不去,當這個軍事內閣大將軍累肯定不會之前累一些,但好歹權利也大了不是。
他做的這些事,全當是敬老愛幼,宏揚中華民族美德了。
太極殿內,金碧輝煌的穹頂下,群臣肅立,氣氛凝重。朱元璋端坐于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殿內的文武百官。朱標立于一側,神情沉穩,但眉宇間隱隱透出一絲憂慮。歐陽倫剛剛被任命為軍事內閣大將軍,淮西黨將領們面色陰沉,眼中閃爍著不滿與憤懣。
周安站在殿中,雙手微微顫抖,心中翻涌著復雜的情緒。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望向朱元璋,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臣有本奏!”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安身上。朱元璋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周安的心跳如擂鼓,腦海中浮現出北征時的慘烈景象——四萬大軍在風雪中覆滅,藍玉將軍身陷重圍,生死未卜。而他,正是因為歐陽倫提供的合金鎧甲,才得以在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僥幸生還。然而,此刻他卻要親手揭發這位曾救他一命的恩人。
但是現在他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如今淮西黨因為藍玉之事,已經是人人自危,如果他再不站出來,恐怕淮西黨就完蛋了,縱然這樣做讓周安心里覺得有些對不住歐陽倫,但他周安是看到那一車車合金裝甲打著歐陽倫的旗號在戰場前線行進,這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歐陽駙馬,雖然你救了我周安一命,但為了大明、為了淮西黨、為了藍玉大將軍,我周安只能對不起了!
“臣檢舉駙馬歐陽倫!”周安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字字如刀!
嚯!
周安此話一出,太極殿內眾人皆是一驚,不少目光都朝著周安投去,這周安只是一個普通武將,品階不過四品,居然敢直接彈劾歐陽倫,這一刻無論是淮西黨的官員還是其他官員都覺得周安這人很勇敢!
朱元璋也頗為疑惑,但還是點點頭,“說吧,你彈劾歐陽倫什么事情。”
“啟稟太上皇、陛下,臣彈劾駙馬歐陽倫他在這次征伐北元期間,勾結北元人,走私合金鎧甲,大發國難財!更甚者,臣懷疑藍玉將軍之所以戰敗,正是因為歐陽倫暗中通風報信,致使我軍中了北元人的埋伏,四萬大軍全軍覆沒!”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朱元璋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朱標也面露震驚之色,低聲問道:“此言當真?”
周安低下頭,不敢直視朱元璋的目光。他的心中充滿了矛盾與痛苦——歐陽倫曾是他的救命恩人,但藍玉將軍的慘敗、四萬將士的冤魂,卻像一座大山壓在他的心頭。他無法再沉默,也無法再視而不見。
“臣所言句句屬實!”周安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光,聲音哽咽卻堅定,“臣親眼所見,歐陽倫派人與北元人暗中交易,那些合金鎧甲正是他走私的罪證!藍玉將軍的失敗,絕非偶然,而是有人從中作梗!”
殿內群臣議論紛紛,瞬間如沸水般炸開,群臣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原本肅穆的太極殿頓時變得嘈雜不堪。
“此事當真?歐陽駙馬怎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宋濂捋著胡須,眉頭緊鎖,低聲對身旁的同僚說道。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歐陽倫雖為朝廷重臣,但一向跋扈、自以為是,難保他不會為了私利勾結外敵!”另一名武將冷哼一聲,聲音洪亮,毫不避諱地表達對歐陽倫的不滿。
“周安將軍此言可有證據?若無實據,豈能隨意誣陷朝廷重臣?”郭資站了出來,面色嚴肅,語氣中帶著質問。
“證據?藍玉將軍四萬大軍全軍覆沒,難道還不夠說明問題嗎?”一名淮西黨將領憤然反駁,聲音中帶著壓抑的怒火,“若非有人暗中作梗,藍將軍怎會敗得如此慘烈?”
“就是藍玉大將軍與北元交手多次,大多是勝仗,少有敗績,對北元人的手段極為了解,怎么可能中北元人的圈套!”
“我早就覺得此事蹊蹺,原來是咱們當中出了內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