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溫和一笑:“涼國公之心,朕豈會不知?只是此番朕并非否定淮西諸將之能,而是想嘗試新的策略。若此次仍由舊將出征,勝了固然好,但若再敗,豈非更損士氣?不如換一換,或許真有奇效。“
李善長深吸一口氣,蒼老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他猛地踏前一步,重重跪伏在地,高聲道:
“陛下!老臣懇請三思!“
這一聲呼喊,讓原本稍顯緩和的大殿氣氛再度緊繃起來。朱標眉頭微蹙,但語氣依舊平和:“韓國公請起,有話但說無妨。“
李善長并未起身,而是以頭叩地,聲音沉痛:“陛下,北伐乃國之大事,豈能因一句'玄學'而輕率易帥?涼國公藍玉身經百戰,對北元用兵了如指掌,若因一時失利便棄之不用,豈不讓將士寒心?“
他抬起頭,目光如炬,直指歐陽倫:“歐陽駙馬所言'換一換'之說,看似有理,實則荒謬!若治國用兵皆憑玄學,那還要朝堂何用?還要兵書戰策何用?此乃妖言惑眾、擾亂朝綱之舉!“
殿中眾臣聞言,紛紛變色。李善長這一番話,已然將歐陽倫推到了“禍國“的邊緣。
歐陽倫卻依舊神色淡然,只是嘴角微微上揚,似乎早料到李善長會有此一著。
李善長見朱標沉默,繼續趁熱打鐵:“陛下,若此等言論傳揚出去,天下百姓會如何想?他們會覺得朝廷用兵如同兒戲!天下士子又會如何議論?他們會認為陛下不明事理,竟信此無稽之談!屆時,朝野動蕩,人心惶惶,我大明威信何在?!“
他聲音愈發激昂,甚至帶著幾分悲憤:“老臣懇請陛下明鑒!北伐之事,當以實據為先,豈能因虛無縹緲的'玄學'而動搖國本?!“
藍玉見狀,也立刻跪地抱拳:“陛下!韓國公所言極是!臣愿立軍令狀,此次若不破乃兒不花,甘愿受軍法處置!“
殿中淮西一系的將領紛紛出列,齊聲高呼:“臣等愿隨涼國公死戰!“
一時間,朝堂之上,聲浪如潮,氣勢逼人。
朱標眉頭深鎖,目光在群臣之間游移。他雖性情寬厚,但也深知李善長所言并非全無道理。若真因歐陽倫一句“玄學“而改換主帥,確實難以服眾。
朱標沉思片刻,目光在殿中眾臣身上緩緩掃過。他輕輕撫摸著龍椅扶手,終于開口道:“韓國公所言,確有道理。北伐乃國之大事,確實不能僅憑一句'換一換'就輕易決定。“
他頓了頓,繼續道:“父皇設立左右軍師之制,本就是希望集思廣益。既任命韓國公為右軍師,歐陽妹夫為左軍師,想必也是希望淮西將領與新銳之臣能夠同心協力。“
李善長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正要開口,卻聽朱標話鋒一轉:“不過.“
朱標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此次北伐,朕要立幾條規矩。第一,所有將領必須嚴格服從軍令,不得擅自行動。第二,軍情戰報必須如實呈報,不得隱瞞。第三.“他深深看了藍玉一眼,“若再有臨陣違令之事,定斬不饒!“
藍玉臉色微變,但還是抱拳應道:“臣遵旨!“
朱標這才轉向歐陽倫:“歐陽卿,你以為如何?“
歐陽倫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圣明。臣方才所言'換一換',本就是想打破固有思維,并非真要全盤否定淮西將領。既然陛下已有決斷,臣自當遵從。“
朱標微微頷首,目光凝重地望向殿中眾臣:“既然已決定由涼國公領兵,那接下來便議一議如何對付乃兒不花。此戰關系重大,若不能一舉擊潰,太上皇的北伐大計便無從談起。“
藍玉當即跨步出列,抱拳朗聲道:“陛下,臣以為對付乃兒不花,當以雷霆之勢直搗黃龍!“他眼中精光閃爍,手指在虛空中比劃著行軍路線:“臣愿率十萬精兵,分三路進擊。中路主力直撲乃兒不花王庭,左右兩翼包抄斷其后路。以我大明鐵騎之威,必能一戰而定!“
他說完,略帶挑釁地瞥向歐陽倫:“不知歐陽駙馬可有更高明的見解?“
殿中眾臣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歐陽倫身上。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整了整衣袖,緩步出列:“涼國公之策,確實勇猛。“
就在眾人以為他要附和時,歐陽倫話鋒一轉:“不過.未免太過簡單粗暴了。“
藍玉臉色一沉:“哦?那駙馬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