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殺手完全不顧身后,如一頭頭獵豹撲向王揚!王家四衛及先到的柳家護衛上前阻殺,陳青珊保著王揚,向后退走。殺手首領繞過四衛,飛身躍起,劍尖直指王揚咽喉!劍光之快,讓王揚根本來不及反應!
陳青珊左手拽住王揚手腕后拉,右手馬槊下截!
只聽金鐵交鳴之聲一震,劍刃立被格開!
首領劍勢已偏,卻未潰散,手腕一扭,內旋疾進,橫劈而來!
好快!
陳青珊轉身避開,雙手持槊,一記橫掃!然槊鋒未至,槊桿卻已被兩竹架住!
首領趁勢欺近,劍光如蛇信!
陳青珊急撤步,立槊回防,勉強擋住一劍。那首領應變極快,根本不收招再出,而是劍鋒一顫,竟擦著槊桿,直絞而進!
電光火石間,陳青珊驟然松手,背身而轉!同時右手如靈鶴探水,在視線未及的情況,精準地扣住旋轉中的槊桿中段,一提一劃!
背靠青筠騰鶴步,鋒轉流星走虬蟒。
一招將敵手連人帶劍,逼退三步!
本來槊勢未絕,更要再進,誰知手中長槊一滯,竟又被兩側竹身所阻!
陳青珊這柄槊四棱破甲,柘木為芯,流水磨紋,髹以朱漆,是柳惔命人選的良槊。其實論品質不比上柄槊差,只是沒有槊名,所以不像“夜沉鐵拂”那樣顯得高大上。
王揚見陳青珊失落,便親自為此槊起名為“斷霞”,取自張說“朱闕青霞斷”之句,又說青珊用朱槊,斷霞掃殘云。寒光驚百鳥,冷魄懾千軍。這斷霞與青珊乃是絕配,比什么鐵拂什么的有格調多了。給陳青珊聽得美滋滋的,立時將此槊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槊是好槊,名是好名,只是此處竹林太密,陳青珊一身高絕槊法施展不開,只幾招之間便被逼得左支右絀,險象環生!手臂已被劃出一道血口!
陳青珊抵擋不住,槊法已亂,被連環搶攻,完全沒有機會重整陣勢,只怕這一口氣到底,自己便要死于劍下,急叫道:“公子快走!”
王揚哪里肯走,又不敢貿然上前分陳青珊心神,心急之下,手掌用力一拍,神色激動,大聲吼道:“封叔刺他后心!”
首領一驚,方才只顧酣戰,竟未察覺身后有人!趕忙閃身躲避,卻見對方人手正被己方高手拼力截住,殺得難解難分,根本沒人靠近!這才知道受騙,心下大怒,反身又上!
陳青珊一口氣喘勻,撿回一命,正要再叫王揚快逃,只聽王揚喊道:
“崩云碎玉,斷霞破竹!”
陳青珊鳳眸一亮,凝氣灌勁,霎那間,身形拔地而起,雙臂借腰力猛然掄掃!
朱漆槊桿,彎弧成月;四棱鋒刃,掃空如虹!
但聽“咔嚓嚓”的裂帛之響——
棵棵翠竹,應聲炸裂!
漫天竹屑,紛揚如霧!
首領心知,一旦沒有遮擋,讓此人施展陳家槊,自己恐怕不是對手,當機立斷,足下成風,側身出劍如線,不退反進!
近身則贏,遠攻則敗!
那首領憑著劍走輕盈,迅疾身法,趁著陳青珊槊風未回之機,竟真讓他搶至近前,手中寒光乍現,突進似流星!
陳青珊手腕一傾,急步回退,槊尖倒挑,槊尾在地上拖出一道長痕!
疾風掠影,驚破山河半式;
斷霞凝霜,記取生死須臾。
生死一瞬之間,兩人身形同時停住
待塵煙落定,只見首領劍尖停在陳青珊咽喉半寸之前,而陳青珊鐵板橋后仰,斷霞槊自腋下斜出反刺,槊鋒已沒入首領心窩三厘。
此時四周翠竹盡毀,陽光再無阻礙地傾瀉而下。
陳青珊在一片金黃中,轉頭望向王揚,嘴角揚起,輕聲道:“斷霞,好槊。”
————
注:隋煬帝賜柳為楊遂稱楊柳的說法來自《開河記》,乃唐宋家言。唐前楊柳互稱,其例甚多。《戰國策》記養由基擅射云:“去楊葉百步而射之。”《史記》同記此段言“去柳葉百步而射之”,非記述事實之異,而是當時行文之法,楊柳通用。不過宋之前古詩文中稱“楊柳”,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指柳,而非楊,亦非楊柳都有,類似偏義復詞,或者同義連文。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