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急——”
青年直接打斷道:“吾只問爾要錦袍絳襖,旁的不要言。”
“少君長可知——”
“有,就拿來;沒有,就走。”青年重新拿起竹簡,不再看王揚。
“告辭。”
王揚轉身便走。
青年不理,待見王揚即將走出帳門,喝道:“止步!”
帳口衛士立即豎起長矛,封住王揚去路。
王揚轉身,平靜地看著青年。
青年冷聲問道:“爾何往?”
“回漢地。”
“不救柳了?”
“救不了。”
“然!吾今日就斬柳頭!”
王揚漠然點頭。
青年猛地將竹簡拍在案幾上,厲聲道:
“爾漢人不欲救柳,爾漢人欲戰!爾以為吾不知汶陽郡運糧聚兵?爾以為吾不知爾徙邊民入城,加戍堡兵卒?然吾部不懼也!吾部兒郎的刀,能斬漢頭!吾部兒郎的箭,能射漢心!回去告爾朝廷,爾漢欲戰便來!爾軍至汶陽峽日,吾即送還柳憕頭!爾即走!吾不斬來使!”
蠻衛同仇敵愾,挺著矛,怒目上前,要將王揚押送出寨。若非青年發話不斬漢使,恨不能當場將王揚捅個透心涼。
王揚被數根長矛指著,神色自若,看著青年道:
“少君長既消息靈通,那我也不瞞少君長,不錯,朝廷的確要戰。不過少君長有一句話說錯了,少君長說我們欲戰,非也。是有人相逼。”
青年冷笑數聲:“爾說吾相逼?爾欺吾殺吾困吾圍吾,今竟說相逼者為吾!然然然,爾等慣會顛黑顛白——”
“我說的不是少君長。”
青年正要大舒憤慨,聽聞此言頓時噎住:“......那......那為誰?”
嗯,進入狀態了。
王揚自進帳開始,便不斷地設套,先是不動聲色地將心理壓力轉移到對方身上,然后故意激起對方情緒,引導對方誤解,當其怒氣上升時,再突然拋出一個意料之外的轉折,讓對方陷入錯愕之中,同時埋下懸念,引導其提問,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將對話節奏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使對方不由自主地跟隨他的思路走,從強硬對峙,轉為主動探尋求解。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為后續談判的展開,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就是王揚所謂的“狀態”。
聽的狀態已經有了,下面就涉及具體如何談了。依據談判對象的不同,展開的策略也不一樣。所謂談判,其實便是攻心,心不同,策亦不同:
心怯懦者,懾以威勢;心驕矜者,諛以美言。心重義者,可陷兩難;心惜身者,當示九死。心老謀,則斂銳以怠其智;心重情,則感舊以動其意。心剛愎,則順志以導其行;心優柔,則逼決以促其變。
是故策無定法,因心而曲;言無常態,隨勢而旋。要之在察其性、度其心、攻其虛、破其防。王揚今天如果面對的是其他人,則很可能要來一番擒縱伏圍;可在現在這個場合下,在對面這個蠻族青年面前,王揚決定——
要出直球!
即以真誠動人,以坦率取信。不過,所謂“真誠”是潛機深藏的“真誠”;所謂“坦率”則是精心設計的“坦率”。
“其實,本來我不應該明說的,不過事已至此,我今日索性就全都告訴少君長吧......”
王揚長嘆一聲,開始——“坦白局”。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