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地他鄉,只要有片瓦遮身,手上又有銀子,心里就會安定很多。
張氏帶著張老大和張老三兩家一起住那套有水井的大院子,特殊時期,兩家暫時合在一起開火吃飯。
“晚上大家都一起過來吃頓開火飯,這一路走來都辛苦了”,張氏邀請道。
劉屠戶娘子和二丫婆婆也沒客氣,笑道:“成,等明天和后天我們兩家再輪流請,總算是安定下來了!”
徐氏看到自家是獨門獨戶的院子十分滿意,擼起袖子就帶著兩個女兒收拾起來了,又吩咐自家男人和兒子出去買柴米油鹽,過日子少不了這些東西。
幾家隔的都不遠,金寶爹提前打了招呼買東西的話幾家人一道出去,到時候量大能便宜一些。
張平安想的是還得買輛騾車,去哪兒都方便,糧食也得多備一些,看這架勢,要真打起來了米價瘋漲只是時間問題。
金寶爹做吃食生意長期采購糧食,什么米好什么米差,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對價格的浮動嗅覺也比一般人靈敏,很贊成張平安的說法。
道:“咱們現在到了南方,有蒼梧江這道天塹,北邊輕易打不過來的,到時候大家都往南邊跑,那米價可不得瘋漲嗎,多囤點好,這東西也壞不了,哪怕以后咱們再繼續往南邊跑或者回老家也能帶上。”
徐小舅幾人深以為然:“以前在老家,家里有田,不管種點啥都能填飽肚子,再不濟還能去挖野菜,到了這南邊城里面,想挖野菜都沒地兒去,還是多囤點糧食踏實。”
在這件事上大家達成了共識,各家撿次一些的糙米買了好幾麻袋,還買了不少黃豆,都是頂餓的東西。
鹽巴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價錢也不便宜,當時在老家鎮上備了不少,大家在黑風渡坐船時,都沒舍得扔的,現在還剩不老少,可以少買一點,然后就是買油,買鍋碗瓢盆,還有布,分了好幾趟才扛回家。
當然主力軍是張老二,張平安扛著一麻袋糙米差點沒把他壓塌了,還是劉三郎伸手接住了。
“謝謝大姐夫”,張平安汗顏。
劉三郎讓店里的伙計把這袋米放到自己另一邊肩膀上,憨笑道:“你是讀書人,也沒做過什么活,我來扛吧,你把油罐子提上就行。”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大家天擦黑以后便來到張氏這邊吃開火飯,神情肉眼可見的輕松了很多,幾個小孩子嘴里還有零嘴吃,估計是炒黃豆,嚼起來咯嘣響。
李氏一向還算聽婆婆張氏的話,這頓飯準備的挺體面,特意買了一只雞殺了,半邊加了黃豆清燉,半邊紅燒,用蒜子炒了一個雞雜,又燉了一大鍋豬肉蘿卜白菜粉條,炒了幾個便宜的青菜湊數,人太多,現在純白米暫時吃不起了,蒸的糙米飯,目前這個境況這頓飯很拿得出手了。
“大家都動筷子,別客氣”,張氏招呼道。
又讓大兒子給大家倒酒,笑道:“捱過這道坎以后,大家福氣還在后面呢,別怕!”
劉屠戶舉杯笑道:“來,我們大家都碰個杯,以后越來越好!”
“等站穩腳跟了,我們家平安得接著去讀書,到時候萬一還能再往上考一考,那真是光宗耀祖了”,張老二希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