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攸宜才不管婆婆怎么想。
她是十分聰慧的女子,從來也沒想過和婆婆處成真正的類似母女似的好關系。
任何關系中都會有人占據主導地位,她自然是不可能來委屈自己討好婆婆的,也沒那個必要。
畢竟人性如此,都是會得寸進尺的!
面子禮數上不出錯就行了。
只要公婆懂禮識趣,她就愿意配合做一個孝順的兒媳婦。
吃完飯,給張老二幾人行禮后,錢攸宜便帶著丫鬟婆子回房了。
天氣冷,張老二和徐氏也沒多待,回了自己房間。
張平安則是去了書房,他正值新婚燕爾,州學提前批了三天假,今日不用去上課,等陪媳婦兒三朝回門后再去就行。
書房里點了上好的炭火,暖融融的,而且一點煙味兒都沒有。
張平安進房后就脫下了擋風的大氅。
要他說,大宅子就這點兒不好,回房還得走挺遠的路,不穿大氅或者斗篷的話,涼風能灌一脖子,澆的人透心涼。
書房很寬敞,而且有很多藏書,昨日成親后,自家媳婦兒帶來的嫁妝里的藏書古籍也被管家整理好了,放入了書架中。
現在靠墻的一整面書架已經被填充滿了七八分,在這個時代,這是一筆很可觀的財富。
冬日里,外面寒風呼嘯,書房里卻暖意融融,形成了強烈對比。
在這樣的書房里自在的看書,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張平安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一直到快午時,有小廝過來通傳,要準備吃午飯了,才驚覺時間過得如此快,不知不覺就過了一上午。
出門時,冷風刮的比早上更強。
張平安抬頭看了看天色,估摸再過十來日就得下雪了吧!
午飯吃的跟早飯一樣豐盛,各色肉類青菜都有。
管家還在桌子中間放了一個精巧的黃銅鍋子,中間是類似煙囪的構造,里面放了生好的炭火,周邊一圈兒有潔白的魚肉和豆腐在湯中翻滾,湯面上還放了青菜葉去油,聞著很香!
白色配綠色,看著就清爽可口。
令人食指大動。
這不是老火鍋嗎,張平安很有些意外,他在這時代雖然也吃過幾次鍋子,但樣式如此精巧,趨近于新式火鍋的,今日還是第一次見到!
以往常見的都有點類似于小鼎,或者就是鐵鍋,并不如這個精美。
張老二沒吃過這種火鍋,不禁問道:“這是什么?”
管家在一邊躬身答道:“回老太爺,這是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夫人的陪嫁,冬日天寒,飯菜容易冷,所以夫人才讓小的把古董羹拿出來用。”
“聞著好香啊,放了不少香料吧!”張平安笑問道,隨即用公筷夾了一筷子魚肉到張老二碗中。
“爹,您嘗嘗!”
“的確放了一些西域運來的香料,去腥效果很好,都是我的陪嫁,爹,娘,夫君,你們都嘗嘗,如果覺得能入口的話,往后就多做幾回”,錢攸宜笑道。
張平安給幾人都布了菜。
張老二和徐氏嘗了以后,只覺得自己味覺受到了沖擊,實在是太好吃了!
饒是平時不注重口腹之欲,中午也多吃了不少。
中午一頓飯,倒是吃的挺和諧!
錢攸宜每頓飯都用的不多,只是淺淺嘗幾筷子。
徐氏覺得吃的太少了,這樣身體怎么能好嘛!
想想婆婆張氏再三囑咐的話,欲言又止幾次后,便做罷了!
算了,既然管不了還是不管了吧!
她和張老二還有兒子都商量好了,與其在一起住的不自在,還不如等三朝回門后,他們老兩口搬回自己老宅子去。
反正兩家離得近,來往也方便。
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窩!
張平安是怎么勸都沒用,只得答應了,其實他覺得錢攸宜這個兒媳婦做的還算可以了,禮數周到。
門第的鴻溝只能靠時間來彌補。
一對新人相處的也很和睦。
錢攸宜很怕冷,基本不出門,有時候會去書房和張平安一起看書,對四書五經也涉獵廣泛,是個很不錯的書友。
而且善解人意,從來不高高在上,每次都是在平等的地位上溝通,讓人很舒服。
一晃兩日過去,到了第三日回門的時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