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要想混官場,就得學會解讀這些內層的含義,及時做好應對。
鹽鐵都是重要物資,人不可能不吃鹽,南方鹽場本就不少,吃鹽比北方容易。
現在還要加大采鹽力度,張平安猜測估計就是要準備打仗了。
北伐不太可能,朝廷目前還沒這個能力,而且馬上就是汛期了,也不是好的時機。
能暫時守住前線,不被北方打過來就不錯了。
那么,戰場就只能是在南方了。
現在南方各地都還有不少反賊,比如之前張平安待過的岳州,自立為王已經兩三年了。
還有之前來臨安時途經的宜春等地都不太平。
攘外必先安內!
仔細想一想,這也是個不錯的戰術。
現在南夏經過休養生息,民心也逐漸穩定,財力也有積累,以臨安為中心,陸續向東,逐步收復失地,是有很大成功可能的。
而且到了汛期,也不用擔心北方的兩股人馬跨江南下。
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再聯想到周大人的大力造船計劃,朝廷內部肯定是有人有進一步北上的想法的。
不管是于朝廷還是于百姓來說,朝廷統一都是好事。
不然天天打來打去,百姓都不夠消耗的。
想完這些,張平安心里也振奮了一下,準備明日去鹽場看看。
第三封信就很意外了,是四舅子錢裕寄過來的,寒暄兩句后,說了說他在象山上任的情況。
那邊衙門里是烏煙瘴氣,他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整頓好。
然后也提了提朝廷要增加采鹽力度的事情,畢竟象山也有鹽場,算是給他通個氣。
最后委婉提了兩件事情,第一就是鹽場產量最好不要如實上報,給自己留一些余地,第二就是他最近準備組織人手出海剿滅海盜,問他要不要一起。
這些海盜頻繁搶劫殺人,影響特別壞,不剿滅不行了!
兩地的海上貿易和走私都很繁榮,自然會有海盜的產生,只不過慈縣這邊還沒發生過什么惡性事件,基本上是給了銀子就能把人贖回來了。
相比之下,象山那邊更猖狂,在離象山百里開外的東海上的小島上,據說就盤踞著一伙兒海盜。
張平安明白,表面上是說約他問要不要一起,實際上就是向他求援,讓他出人手。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縣衙的海上巡檢司,一般也就在近海附近轉轉,捉捉走私或者商船啥的,讓他們跟那些身經百戰、窮兇極惡的海盜碰撞,那簡直就是小卡拉米,估計都不夠看的!
沉吟半晌后,張平安才起身去一一回信。
四舅子的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他不出人肯定是不行的,但他也不希望這些人去白白送死。
此時,他突然想到了六姐夫之前提過的在做火蛋槍,張平安感覺,這就是管型火器的雛形。
也不知道現在做到哪一步了,能不能派上用場,這都得寫信問問。
一連寫好五封信,分別回給大姐夫、六姐夫、大舅兄、四舅兄和林俊輝,張平安才停下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