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劉三郎第一次見到這位傳說中的賊王,本以為肯定長的兇神惡煞,肥頭大耳。
誰料真人卻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白巢本人甚至稱得上俊朗儒雅,瘦而不弱,帶著一股讀書人的淡淡書卷氣。
面對兩人的進攻也絲毫不怵,堪稱坦然。
然而他雖劍法精妙,但是接連兩次大戰還是消耗了他不少元氣,慢慢,便顯出頹勢來。
楊眾是沙場老將,瞅準劉三郎對白巢進攻的時機,用長槍一挑,白巢來不及躲避,一下子便落了馬。
戰場上千軍萬馬,一旦落了馬,那就是把命門交給了敵人。
二人配合默契,又戰了兩刻鐘,白巢終于腹背受敵,體力不支下,胸口中了兩槍,嘴中連連吐出鮮血來。
慢慢再也站不起來,仰頭倒地望著天空。
劉三郎發現自己在他的眼中竟然看到了濃濃的輕松和解脫感,一時間心中大受觸動。
楊眾早已心硬如鐵,見此半分猶豫都沒有,又在白巢喉嚨處補了一槍,確認人死透了后,大喊道:“爾主已誅,大勢已去!王師奉天伐罪,但誅元惡。凡棄械者,既往不咎,抗命者,立斬不赦!”
一連喊了三遍,戰場上眾人才慢慢反應過來。
白巢那邊的將士們,一下子士氣便泄了。
有不少人既不愿意投降,也不愿意被殺,騎上戰馬就帶著親兵跑路了。
楊眾吩咐眾人分頭追擊。
屬于白巢的輝煌就此落幕,一代賊王身死管陶!
劉三郎不知怎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但轉眼間還是打起精神,和趙仁之一起分頭追擊殘兵。
這一戰可以說是北伐之戰的轉折點。
楊眾帶著白巢的人頭和剩余的俘虜回來時,張平安和黃大人親自在城門迎接,百姓們也夾道相迎。
對于他們來講,這意味著天下越來越太平了,是好事。
與此同時,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往全國各地。
受影響最大的是山西各地的戰役和韃靼人阿布拉。
山西各地頻頻傳來捷報,楊眾一鼓作氣后面接連攻下河間、唐縣等地,收復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韃靼人首領阿布拉慢慢只剩京都附近的地盤和山東零星兵力。
北方形勢一片大好。
被安插在呂縣的五萬精兵則擔負起了黃河泛濫后的賑災事宜。
將洪災后的瘟疫控制在了最小范圍。
而后陳兵渤海灣,意思不言而喻。
圍攻韃靼人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張平安此時早已回了開封,秋收后,各地都調撥了糧草到前線。
糧草統籌與劃分也不是個輕松活兒。
接下來,京都地區肯定還有一戰,還有陜西潼關等地。
恢復一統已是指日可待。
算一算,他來北地竟然已經四年多了。
朝廷現在已在商量回都之事,料想離他回臨安之日也不遠了。
又過了不久,他收到臨安錢家來信,意思是皇上有意在今年過年前出兵拿下京都,討一個好兆頭,到時候會給他們這些在北地建功立業的功臣們開慶功宴。
也就說他們可以在過年時回臨安省親了,和張平安的猜測不謀而合。
的確是喜事一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