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過后,很快到了第二日。
大部分人睡的都還不錯,就是臉上身上多了不少蚊子包。
今日是算好的吉日。
也是張平安這次回鄉正式祭祖的日子。
祭祖儀式可以說是一個家族活動中最隆重、最嚴肅的大事,即使是鄉里人家也不例外,更何況張平安如今還是官身,更不能馬虎。
流程復雜又嚴謹。
不光是表達了對祖先們的追思,更是彰顯家族地位、教育族中子孫后代,凝聚宗族的重要手段。
大家族一般都會在祭祀的前三日齋戒沐浴,以示虔誠。
但張家村明顯一時半會兒沒法兒到這個標準。
族中所有參與祭祀的男丁只是提前洗漱更衣了而已,以表敬意。
村長天還沒亮就安排了人去鎮上采買,采買的人腿腳快,回來時天也才剛亮透,身上的衣裳都被露水和汗水浸濕了。
但想到是幫族里做事,加上還有祭品分,沒人抱怨。
東西買回來后,村長又帶著人去了祠堂布置祭場,擺設牌位和貢品、祭器。
至于負責司儀、讀祝、捧香、獻帛、獻酒等具體事務的族人則由族老們和張家人擔任,大柱和大河就有幸被選中了,要說沒有張平安的面子在,那是不可能的。
出息的族人總是有些特權的。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外如是。
女眷們雖然不能參與正式祭拜,但可以在祠堂外觀禮。
祭祖這事兒整個家里就數張老二最重視,天蒙蒙亮,剛吃完早飯便開始催著眾人去祠堂。
當太陽高高升起的時候,祭禮便正式開始。
村長充當禮生一臉嚴肅地站在祠堂牌位前唱喏引導。
張平安雖然輩分不是最高的,但是如今官職最高,最有出息,因此也站在隊伍最前方的中間位置。
為了顯得更隆重些,村長還請了村里辦紅白喜事的嗩吶班子,祭祖開始的時候嗩吶聲和鼓聲也同時響起。
確實更多了些莊嚴肅穆的感覺。
族里人面色肉眼可見的更鄭重了些。
隨后便是起祠和請神、進饌,由張老頭帶著大家跪拜行禮。
獻禮則有三次,初獻禮、亞獻禮和終獻禮,難為張老頭一把年紀了還要一拜再拜,一跪再跪。
結束的時候,張平安都為他捏把汗,祭祖真不是個很輕松的活兒。
獻禮結束后,便是侑食,由族老們為祖先的“酒杯”斟滿酒,并移動筷子,象征性的請祖先享用飯菜。
最后是飲福和辭神、焚祝。
也就是將祝文、帛等紙制祭品拿到祠堂外的“燎位”焚燒,所有人目送輕煙上達天庭后,儀式結束。
天熱東西容易壞,祭品晚些都會被撤下,分給所有參加祭祀的族人食用,稱為“分胙”,據說吃了能得祖先保佑。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更新速度全網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