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上說說肯定不行,白老太摸去座機那給兒子打電話,喊人回家。
小老太命令似的口氣相當少見,早上打的電話,晌午就見著了白老五。
白老太擱房間里單獨問兒子,“這都12月份了,上個月說要給老牛家介紹個人,我也沒問,成了嗎?”
白老五的回答寥寥幾語,意思是說了,但沒有后話。
明擺著就是沒瞧上老牛家的實力。
對方手里頭資金也不多,也就十多萬的港幣。
于白家來說,兩方就是小打小鬧的程度,不會有人去關切有沒有后續。
“我知道你壓根沒把老牛家的事放心上”白老太臉‘刷’的拉了下來,“你做的生意大,往上看得多,往下瞧得少,但這事你不能不管,怎么著都得把老牛家給安頓在香江。”
母子兩在房間里說了小半天話,也沒人知道說了啥。
等出了房間門,當媽的都沒留飯。
當兒子的擦著腦門的汗,開著自己那輛十五萬港幣的奔馳車,撇下手里頭分秒必爭的大單子離開了小洋樓。
白老五走時本來打算跟徐春嬌要張名片。
港商已經普及了名片,豆腐塊的白卡紙,上頭寫上名字,職務,電話。
頭一回打照面都得互相遞過一張。
人臨時打消了念頭。
也就是在今年廣交會上頭一回瞧見內地單位開始有人用個人名片。
聽說還不好弄,得有單位的介紹信和印章,然后才能去國營的印刷部門。
哪怕能印刷個人名片,相關單位對印名片的管理很嚴格,每印一個人的名片都得登記造冊查詢。
白老五現在有點相信這老太太真能做得了一個家的主,辦完事了以后回去當面跟親媽交差時給了張名片。”
徐春嬌往名片上瞅了一眼,四個字的。
這是個…鬼子名?
“對方想干的事和老牛家來香江的目的有些對不上號.”
饒是不指望面前的老太太聽得懂,白老五還是說得挺詳細
“對方手里頭有一筆錢,要找一家合作單位一起假造貿易合同”
“他和你們的加工廠假合作,以預付貨款的名義把錢通過外貿公司打進你們廠子的賬戶,到賬以后通過結算匯率變成人民幣存款,不需要你們真的給出貨物。”
“等錢升值以后,你們再以不履約為理由,給對方退還貨款,用購買匯率的方式匯出去,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套匯,然后你們分錢。”
這不算太光彩的事,算是在灰色地帶游走,對方想找個有經驗的,所以一開始沒考慮過老牛家。
徐春嬌沉吟著說:“今年我大兒媳到外頭收購了一批帶魚,正好碰上臺風天封航引發的物資緊缺,最后這一批帶魚賣了不錯的價錢。”
白老五都沒想到有一天能聽農村老太太說怎么玩游資那一套,但還真就是差不多一回事,都是錢生錢的營生。
再進門之前,白老五也不認為老牛家敢接下這活。
可老太太連游資都玩過了,人也捉摸不透事情的走向,把話說得很有余地,“你們要是愿意,就按著上邊的地址找過去,對方已經松了口,能不能成主要看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