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趙坤推了推眼鏡,新官上任就遇到這種事情的他做足了功課,“我認為麥森康利的動機,至少有三重,且環環相扣!”
“第一重,也是最直接的:轉賣牟利!”
趙坤豎起一根手指。
“渡河項目是什么?
是我們華興投入數百億巨資、數千精英工程師,歷時近兩年打造的核心系統國產化替代工程!
它成功替換了oracle的數據庫和erp,證明了我們在基礎軟件領域的重大突破。
它的核心設計、實施細節、尤其是我們摸索出來的、針對oracle系統的替代路徑和成本控制模型...
這些信息,對誰最有價值?
首當其沖就是oracle!
其次是其他國際巨頭如sap、ib,以及國內那些同樣在搞國產化替代、但進展遠不如我們的競爭對手。
麥森康利拿到這些核心機密,轉手賣給這些巨頭或對手,價格絕對是以數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計的天價。
這是最赤裸裸的商業情報買賣。”
“第二重,戰略遏制!”趙坤豎起第二根手指,語氣更加凝重,“渡河項目的成功,不僅是我們華興的技術勝利,更是國家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自主可控’戰略的一次重大突破。
它動搖了國際巨頭在核心企業軟件領域的壟斷根基,也極大鼓舞了整個國產軟件產業的信心。
麥森康利背后的某些勢力,或者其核心客戶中的某些巨頭,絕不希望看到第二個、第三個‘渡河’出現。
通過竊取我們的核心機密,他們可以:
精準掌握我們替代方案的優缺點、潛在漏洞,為其客戶(如o記)提供針對性打擊策略(如利用漏洞發起專利訴訟、在關鍵客戶競標中針對性壓價);
將我們寶貴的實施經驗和踩過的‘坑’泄露出去,變相幫助競爭對手縮短研發周期,稀釋我們的先發優勢;
最狠的一招:如果能把我們最終的成本拆分模型搞到手并泄露出去...
這將是我們與客戶談判、與友商競爭時的致命命門。
競爭對手可以精準報價狙擊我們,這等于直接扼殺了渡河項目未來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拓展空間!”
“第三重,”趙坤的聲音壓得更低,帶著一種深沉的警惕。
“為其自身業務鋪路!
麥森康利這類大型咨詢公司,其核心業務之一就是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核心系統升級換代’的戰略咨詢和實施服務。
他們自身也在積極布局和投資新興的數據庫、云服務等賽道。
掌握了渡河項目這種級別的、經過超大型復雜企業驗證的國產替代核心架構和經驗,他們完全可以進行剽竊。
包裝整合進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庫,甚至孵化自己的相關產品或服務,搖身一變成為‘國產替代專家’,反過來搶奪本應屬于我們華興的市場!
這等于用我們的血,養肥了他們自己的野心!”
三重動機,層層遞進,每一重都直指華興的核心商業利益和戰略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