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心業務系統sla達標率:99.92%。
后面跟著一行小字注釋:涵蓋erp、cr、pd、ws、isales等全部7大核心平臺,涉及全球138個數據中心節點。
重大生產故障(1級\/2級):0。
注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00%(去年同期發生2起2級故障)。
平均故障修復時長(ttr):從q2的4.3小時降至2.1小時。
月度告警總量:從峰值月均105萬條降至66萬條,降幅37%。
告警自動化處置率:從年初的不足30%提升至68%。
服務器資源利用率優化:通過虛擬化整合與負載智能調度,節省物理服務器2100臺,年化成本節約預估1.2億人民幣。
陳默的手指在屏幕上緩慢滑動,目光沉靜如水,看不出絲毫波瀾。
他看得極其仔細,尤其是那些趨勢圖和根因分析的部分。
張福全的心,也跟著那滑動的手指,時而提起,時而落下。
“sla已經到99.92%了?”陳默終于開口,“這個‘99.92%’,含金量如何?有沒有靠人為壓著低級告警不升級、或者靠堆人力硬頂換來的?”
張福全內心麻了:來了,默總果然一眼就看到了關鍵!運維的“穩”,最怕的就是虛假繁榮。
面上卻不動聲色,“絕對沒有!”
張福全斬釘截鐵,立刻調出報告中的“告警治理”章節,“這是關鍵。以前的告警,像‘狼來了’,太多無效、重復、低級別的干擾信息。我們做了幾件事:”
他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操作,調出幾張清晰的圖表,是告警標準化與降噪。
繼續說道:“我們聯合各系統owner(負責人),重新梳理定義了近3萬條監控項的告警級別、閾值和關聯關系。引入基于ai的告警智能壓縮算法,把大量同源、同因的重復告警自動合并。這一項,就干掉了近40%的‘噪音’告警。”
圖表顯示,無效告警比例從65%驟降至25%。
“還做了自動化處置閉環:“基于‘磐石’平臺(智能運維平臺),梳理了120+個高頻、可標準化的處置場景腳本。
比如常見的‘磁盤空間不足’、‘進程僵死’、‘網絡端口波動’,現在平臺能自動識別、自動觸發處置流程,無需人工介入。
處置成功率達到92%。”
屏幕上播放了一個簡短的動畫演示:一個磁盤空間告警觸發->平臺自動定位主機->自動分析日志和空間占用->自動清理指定臨時文件\/或發起擴容流程->告警自動恢復。
張福全在展示亮點工作的時候眼里好像有光,見陳默點頭,聲音都又高了幾度。
“我們還建立了‘故障預演’機制。
每周例會,不再是念經報流水賬,而是由各領域專家,模擬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故障場景,或者基于當前監控數據預測的高風險點,進行沙盤推演。
逼著大家提前想根因、想預案。
四個月,我們預演堵住了17個潛在的重大隱患。”
他點開一個案例,“比如這個,就是推演時發現某個核心數據庫的歸檔策略在高并發月結時存在連鎖崩潰風險,提前做了優化。”
張福全太了解陳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