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跟默總匯報,光說“結果好”沒用,一定要挖出“過程”和“方法論”。
這套東西,還是當年默總手把手教自己的:問題要前置,根因要深挖,解決要成體系,別總當救火隊長!
至于問陳默為啥這么懂,你去當幾年救火隊長試試,會讓你惡心到吐。
經常凌晨3、4點被人一個電話叫到公司他真的受夠了。
陳默聽著,臉上依舊沒什么表情,但微微前傾的身體和專注的眼神,表明他聽進去了。
他手指點了點“資源優化”那部分:“省了2100臺物理機?沒影響性能?沒埋下新的隱患?”
此刻張福全被問到這點以后心情直接美到起飛,默總,我提前預判了你的預判。
就知道會問這個!資源優化是雙刃劍,省了錢但壓榨過度就是定時炸彈。
“我們叫它‘三壓一優’策略。”張福全說話像一個回答老師問題的小學雞。
他調出詳細的容量模型圖:
“壓閑置:通過更精細的資源畫像,識別并下線長期低負載(<10%)的‘僵尸’服務器,這塊貢獻了35%。
壓冗余:重新評估了所有非核心系統的ha(高可用)策略和備份冗余度,在保障sla的前提下,合理降低部分系統的冗余資源配比,貢獻了25%。
壓浪費:推動開發團隊優化了20多個高資源消耗應用的代碼和配置,比如那個著名的‘內存吞噬者’報表引擎,優化后單實例內存需求降了40%。
最后是‘優調度’:基于ai預測的業務負載曲線,在‘磐石’平臺實現了虛擬機資源的動態彈性伸縮和智能遷移,把平均資源利用率從45%拉到了68%,這是大頭。”
他頓了頓,補充道:“所有的優化,都經過嚴格的壓力測試和業務影響評估,并建立了持續監控基線。性能指標,全部在基線之上。”
陳默的目光終于從平板上移開,落在了張福全臉上。
但就是這眼神吧,總讓張福全感覺很熟悉,又覺得怪怪的。
陳默身體向后靠進沙發里,再次端起張福全續上的熱茶,輕輕吹了吹浮葉。
“磐石平臺...做到68%自動化處置率了?”陳默的語氣聽不出褒貶,“我記得半年前還只是個框架?”
提到“磐石”,張福全更興奮了,仿佛提到自己最得意的孩子:“是啊默總!這是我這幾個月投入心血最多的地方!它就是咱們運維從‘人拉肩扛’到‘體系作戰’的‘中樞神經’。”
他語速加快,帶著一種技術人特有的亢奮狀態:“平臺基于開源的kuberes(容器編排系統)和prothe(監控系統)做了深度魔改,完全適配咱們復雜的異構環境(多種類型服務器和系統)。”
“核心是三大引擎:
‘態勢感知引擎’負責海量監控數據的實時采集、清洗和關聯分析;
‘決策引擎’內置了我們積累的數百條專家處置規則和不斷訓練的ai模型,能判斷告警性質和推薦處置方案;
‘執行引擎’則負責安全、可靠地調用各種自動化腳本和工具鏈去執行動作。”
——————————
昨天結果出來了,今天加更十章…
沒想到讀者姥爺們這么給力。
活動今天繼續,明天中午看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