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乙林掏出手機撥通了陳默的welk視頻電話,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自信:
“陳總,7天切換期太保守了!
我有把握兩天!
48小時之內,拿下中國區!”
視頻那頭的陳默靠在寬大的黑色皮椅上,身后是鵬城璀璨的夜景。
他嘴角勾起一抹極淡的笑意,眼神卻銳利如常:“老廖,先別急著慶功。數據遷移的‘慢’被你解決了,系統部署的‘慢’,又成了新的攔路虎。那幾千個集成點切換,可不是鬧著玩的。”
他指尖在桌面上輕輕一點,“想想,舊系統和新系統之間,那幾百個外圍系統,像不像幾千條需要重新接駁的血管?切換當天一根根去接,時間耗不起,風險也太大。”
陳默總是一針見血。
廖乙林和一旁的羅俊涵都是心頭一凜。
暗道一聲大意了,居然被階段性的成功沖昏了頭腦,在領導面前吹牛逼被戳破了確實有點尷尬。
他腦中急速運轉,目光再次投向白板上那復雜的系統集成拓撲圖。
一個更大膽的架構設想,如同閃電般劈開迷霧。
“做‘防腐層’!”廖乙林脫口而出,眼中精光爆射,“在舊系統和新系統之間,構建一個統一的中間層。提前把外圍系統,同時接入新舊兩套erp。”
他拿起馬克筆,在白板上舊系統和新系統的中間位置,用力畫出一個方框,標注上“erp伴侶”。
“由這個‘伴侶’來統一接收所有外圍系統的業務請求!
切換前,它把請求導向舊erp;
切換指令下達的瞬間,它就像扳動道岔一樣,將所有請求毫秒級無縫切換到新erp!
幾千個集成點的切換,變成了一次批量配置更新!
時間?幾分鐘搞定!”
這個想法石破天驚!
會議室再次陷入一片震驚的寂靜之中。
羅俊涵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爆發出強烈的共鳴:
“就是這個思路!
廖乙林,你特娘的真是個天才!
九十年代,我師父(孟常云)帶隊在海口割接百萬門交換機,面對要在24小時內打一百萬根線的‘不可能任務’,他們發明了智能配線架。
提前把所有線路布好,通過工程方法實現‘無感割接’!
你們這個‘erp伴侶’,就是新時代的智能配線架!
模塊化,工程化,把切換動作提前固化到架構里!”
他激動地看向廖乙林,“老廖,干!就按這個方向干!架構定型,我調團隊全力支持你們落地!”
視頻那頭的陳默也眉頭一挑。
確實,真特娘的是個天才的想法。
這it部門,藏龍臥虎的,自己要不是開了掛還真干不過他們。
時間在爭分奪秒中滑向一個月前,也就是2017年的11月中旬。
鵬城的冬天依舊沒有寒意。
但渡河erp項目組各作戰區悄然豎起的倒計時電子牌,那鮮紅跳動的數字,卻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一股步步緊逼的壓力。
“30天”、“29天”、“28天”......
數字每跳動一下,都像重錘敲在心頭。
讓不少人回憶起當年高考前黑板上的倒計時也是此等模樣。
兩年磨一劍,數千人的心血,即將迎來最終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