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周敏以極具前瞻性的筆觸收尾:
“質疑華興造車‘雷聲大雨點小’的聲音,或許忽略了其長達數年的技術蟄伏與此次人事布局中蘊含的深沉決心。
當一家公司愿意將其最核心的‘基石’守護者調往最前沿的‘尖刀’部隊,并賦予其塑造‘靈魂’的重任時,其投入已遠超‘試水’。
陳默肩上的‘托底者’使命,實則是華興對智能汽車這場馬拉松,志在必得的發令槍。
車輪已動,引擎已就緒,且看這位年輕的‘靈魂’掌舵者,如何驅動華興駛向智能出行的彼岸。”
敲下最后一個句號,周敏仔細檢查了數遍,確認所有信息均有據可循。
沒有直接泄露任何未經證實的內部機密,尤其是關于陳默投資靈境互動以及渡河項目中國區切換的具體細節,她都處理得非常巧妙,只作為背景或合理推測提及。
她鄭重地點擊了發送,將這篇凝聚了她全部洞察力的深度報道,發給了主編終審。
周敏知道,這枚深水炸彈,即將在平靜的湖面下,掀起新的巨浪。
鵬城,南山,企鵝總部。
窗外暮色漸沉,華燈初上。
pony馬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后,面前巨大的曲面屏上,正顯示著《第一財經》官網剛剛發布的頭條深度報道——《托底“靈魂”:解密華興車bg的“陳默使命”》。
他看得很慢,很仔細,手指無意識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一口。
辦公室里很安靜,聽不到一絲聲音。
當看到周敏對華興汽車布局時間線的梳理,特別是點明從車聯網實驗室到bu再到bg的升級路徑時,他微微頷首。
這一點,企鵝內部的分析報告也有提及,但周敏挖得更深、更系統。
看到對徐平、姚塵風、陳默三人角色定位的分析——“徐平掌舵、姚塵風沖鋒、陳默托底”時,他敲擊桌面的手指停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這個概括,精準得讓他有些意外。
尤其是“托底者”這個定位,點出了陳默的核心價值,也點破了華興布局中那不易為人察覺的、對“系統性落地能力”的極端重視。
文章重點剖析陳默的部分,pony馬看得尤為認真。
關于“渡河”項目的難度描述,關于陳默展現出的“復雜系統集成與管控能力”,關于華興將其調任車bg分管最核心智能板塊的戰略意圖...
這些分析,與他投資靈境互動時與陳默短暫接觸留下的印象,以及企鵝戰略投資部對華興這位少帥的評估報告,高度吻合。
他還清晰記得在靈境互動投資簽約后的那個小型交流會上,陳默給人的感覺:年輕得過分,但言談舉止間沒有一絲輕浮,反而有種超越年齡的沉穩和內斂。
談及游戲與技術的結合,他思路清晰,直指核心,對復雜系統架構的理解尤為深刻。
當時pony馬就覺得此子不凡,絕非池中之物。
如今看來,華興對他的重用程度,甚至超出了自己當時的預估。
“托底者...”
pony馬低聲重復了一遍這個詞,目光落在屏幕上陳默的名字上,若有所思。
華興這一步棋,走得又狠又穩。
狠在將如此年輕的核心高管押上全新的、高風險的前線;
穩在給他配了徐平這樣的定海神針和姚塵風這樣的開路先鋒,更賦予他掌管最核心“技術靈魂”的權柄,確保其能力能最大程度發揮。
他拿起內線電話:“小劉,今晚和黃總的飯局,幫我推掉。就說...臨時有重要會議。”
“好的,馬總。”助理的聲音傳來。
pony馬放下電話,身體靠向椅背,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璀璨的鵬城夜景。
華興的車輪已經隆隆啟動,目標直指未來智能出行的版圖。
企鵝在車聯網、高精地圖、甚至自動駕駛算法上也有布局,但像華興這樣,整合全棧技術、成立一級bg、并擺出如此決絕人事陣容的絕無僅有。
這個“托底者”陳默,和他所代表的華興意志,值得企鵝投入更多的關注和警惕。
他需要重新審視,企鵝在智能汽車這條長賽道上的策略了。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魔都。
某頂級豪華酒店套房內,氣氛卻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
國內某大型傳統車企集團董事長吳振邦臉色有些難看。
他面前的ipad屏幕上,同樣顯示著周敏那篇《托底“靈魂”》的文章。
尤其是被加粗標出的那幾句:
“賦予其掌管‘靈魂’(智能駕駛+核心架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