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暗線渡河的范圍、路線、進度其實也都知之甚少。
許相與繼續說道,“本次收購,由集團企業發展部主導,聯合海思技術評估團隊,歷時九個月完成。”
激光筆的紅點在幕布上移動,精準地劃過幾個關鍵節點:
“第一層:去年五月,企發部王海團隊鎖定標的。
基于禾芯在射頻前端(rffront-end)模塊設計,尤其是其獨有的3d電磁(3de)場仿真技術在國內的稀缺性,結合其現有客戶覆蓋華興、國興等頭部通信設備商的現實價值,提交了初步技術可行性與商業整合方案。”
幕布畫面切換,出現一份標注著“irb初審紀要”的內部文件掃描件。
許相與繼續道:
“第二層:去年八月,投資評審委員會(irb)初審。
徐平總、孟青山總、胡總、廖總、研發體系汪劍鋒總與會。
核心爭議點在于收購溢價與后續整合風險。
最終,基于其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直接服務于5g爆發前夜的戰略價值,”他刻意加重了“5g”兩個字的讀音,“irb以四票贊成、一票棄權通過初審提案。”
畫面再次變化,出現的是更為簡潔的“董事會決議摘要”頁面。
許相與的聲音帶上了一絲鄭重:
“第三層:去年十一月,董事會終審。
標的金額觸及戰略級審查線。
鄭總親自主持。
黎芳總重點評估了a國cfius(外國投資委員會)可能的潛在審查風險。
結論是禾芯核心技術與專利布局主要在中國大陸及歐洲,無敏感美資背景,風險可控。
最終,董事會全票通過。”
他最后調出一張簡潔的財務表格,一個醒目的數字出現在屏幕中央:
交易對價:3.8億美元(含承擔部分債務)
“3.8億美金。”許相與清晰地重復了一遍這個數字,目光掃過周振宇微微抽動的嘴角和馮亦如瞬間繃緊的下頜線,“這個價格,鎖定的是禾芯覆蓋全球通信巨頭的成熟客戶群,其超過200項核心射頻eda專利(含37項基礎3de算法專利),以及一支完整的、平均經驗超過十年的核心研發團隊。”
他看向陳默:“陳總,馮總,禾芯,這顆在射頻eda領域打磨多年的‘特種鉆頭’,現在,完整地交到你們手上了。如何嵌入我們正在鍛造的‘eda鏈’,看你們的了。”
會議室里只剩下中央空調低沉的聲音。
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在陳默身上。
陳默終于緩緩轉過頭,把手里的咖啡杯輕輕放在實木會議桌上。
他沒有看許相與,目光直接落在馮亦如臉上,平靜無波,卻帶著千鈞之力。
“亦如,”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禾芯的人員、技術、專利,立刻啟動全盤接收、消化、整合。
優先級:最高。
時間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