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的核心清晰明了:
1.股份總量與定價:員工持股池共計1000萬股虛擬受限股(對應上市主體開曼控股公司b類普通股),每股初始定價為人民幣70元整(7億\/1000萬股)。
此價格鎖定至公司成功ipo。
2.分配對象:截至2018年3月31日在職,且通過試用期的正式員工。
后續入職核心人才由預留池覆蓋。
3.分配邏輯為三維度加權:
司齡系數(s):以2014年1月1日公司注冊成立為基準。
每滿一年司齡系數增加0.2。
例如:2014年入職(4年)s=0.8;2015年入職(3年)s=0.6;以此類推。
2018年新入職不滿1年者,s=0.1。
歷史績效系數(p):取員工入職以來歷年年終績效評估結果(s\/a\/b\/c)的加權平均值。
s=2.0,a=1.5,b=1.0,c=0(無資格)。
權重按年份遞增(最近年份權重最高)。
職級系數(r):
技術序列:
t1助理工程師:1.0
t2初級工程師:1.5
t3中級工程師:2.0
t4高級工程師:3.0
t5資深工程師:4.5
t6架構師:6.0
t7高級架構師:8.0
管理序列:
3主管:2.0
4經理:3.0
5高級經理:4.5
6總監:6.0
7高級總監:8.0
8副總裁:9.0
個人獲授股數基數(base):設定一個基礎單位(草案建議為5000股)。
最終獲授股數=basexsxpxr
4.分配比例:本次拿出預留池的70%(700萬股)進行分配,剩余30%(300萬股)作為人才池,用于未來吸引和激勵核心人才(包括ipo后可能引進的高管及技術大牛)。
5.歸屬與鎖定:獲授股份自授予日起分四年勻速歸屬(每年25%),與勞動合同及競業協議綁定。
ipo后仍需遵守交易所規定的鎖定期。
張明遠拿起激光筆,紅點精準地落在草案的關鍵數據上,聲音因激動而微微拔高:
“三位老板,許總,按照這個模型測算,結合我們目前近600名員工的職級、績效和司齡分布,結果非常具有激勵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