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頂著寒風來到報國寺,這里自發形成的小市場規模還不大,而且主打的是郵品和錢幣。
李向東停好自行車,挨個攤位掃貨,把收售銀元的攤位全都轉了遍,又等一位攤主回家現取,他這才以每塊4塊5的價格,收到三百塊袁大頭。
現在銀元的價格不止東南沿海地區在漲,京城的價格都跟著漲了不少。
有了三百塊的銀元入賬,李向東心里踏實下來后便開始跟眼前的攤主閑聊。
“師傅,清朝的大龍郵票有嗎?”
攤主是位年近四十的漢子,他聽到李向東問清朝大龍,好似是在看傻子一樣。
“沒有,小兄弟,我就是個撂地攤的。”
“那全國一片紅呢?”
“我是撂地攤的。”
“天安門放光芒也行。”
攤主一頭黑線,“小兄弟,你賣不?我收。”
李向東回敬他一個白眼,“品相好,沒有褶印的大黑十總該有吧?”
攤主點點頭,“這個有。”
“多少?”
“全新未流通的那種,一張200塊錢,有損傷的按照損傷程度折價。”
聽到價格,李向東直接咽下口唾沫,“師傅,我都在您這收了一百多塊的銀元,咱們漫天要價的環節是不是可以省了?”
攤主拿起放在腳邊的軍用水壺,喝了兩口熱水,手上擰著蓋子,嘴上回話。
“小兄弟,我報的就是實價,你可著附近的攤位去問,我要你兩百真不多。”
“行吧,等我手頭寬裕點的時候,我再過來找您。”
李向東果斷選擇走人,他現在身上的錢,全都掏出來也不夠買一張全新的大黑十,真沒必要在這里繼續耗下去了。
知道這里的攤主手里有貨就行,等明年的,說什么也得過來收它個十張二十張的。
再多就不合算了,花同樣的錢,還不如去買古董和老家具,哪怕是繼續買四合院,也比買大黑十合算,這玩意性價比真的不高。
騎上自行車,一路晃蕩到家,正好趕上吃午飯的點。
李曉江三個的炮玩了一上午,他們的口袋里還是鼓鼓囊囊的。
李向東吃完午飯,又帶著閨女在院子里聽了會兒響,等到李曉江三個說什么都不再點著玩了,他便抱著閨女回屋。
時間在陪孩子玩中度過,天色漸漸變暗,李向東開始在廚房里擺放供奉灶王爺的供品。
供品是糖瓜,關東糖,還有一碗清水。
糖瓜,是甜瓜或北瓜模樣的糖,分有芝麻的,沒有芝麻的,里面是空心的。
關東糖,原本是由東北商人帶到京城的一種由糯米做的硬糖。
這種糖非常硬,是摔不碎的那種,需要用刀砍,后來改良成甜中帶酸的條形麥芽糖,嘎巴脆的咬一口,斷面像蜂窩,特點就是特別黏牙。
用手拿著吃,吃完后手也會特別黏。
除了這些,一些講究點的家庭,還會上供一碟草料,這是給灶王爺的坐騎吃的,老李家沒有準備這個。
李向東跪在供品前,默默念叨著讓灶王爺多吃些糖,上天后多說說自家的好話,祈求老李家越來越好。
ps:三更送上,求催更和用愛發電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