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海要出去拜年,周家兄弟倆肯定要跟著,他們倆還想從李曉海手里要來小汽車玩呢。
大隊人馬直奔周大伯家,周大伯一家早已經準備好瓜子花生和水果糖,就在等著他們過來。
聽到院子里的動靜,周大伯笑著趕忙把他們讓進屋里。
一套拜年的流程下來,李曉海和李小竹再得一個紅包,眾人直接在周奶奶的屋里開始閑聊。
兩家關系親近,不可能拜個年就走,站都不站的拜年方式,去相處比較好的鄰居家拜年都不會這樣干。
“東子,玉琴,你們怎么帶這么多東西過來?等會記得都拿回去。”
周大娘看到李向東和周玉琴手里拎著的又是餅干糕點,又是果脯和水果罐頭的,高興地同時又不敢自作主張收下。
單拎一樣不顯眼,大包小包拎過來,加一起不少錢呢,她要是敢收,回頭周大伯就敢收拾她。
“聽你們大娘的,拿回去,我身體現在好著呢,吃這些糟踐了,給孩子們留著。”
周奶奶氣色看上去不錯,這個時候也沒有犯糊涂。
“奶奶,您前段時間身體不舒服,我在家還得看孩子也回不來,這些東西是我們專門拿來孝敬您的。”
“奶奶,我媳婦說的對著呢,現在都拿過來了,我們肯定不會再往回拿,這是我們倆的一片心意,東西您留著慢慢吃。”
周玉琴說完,李向東接上,他們小兩口把話說的很清楚明白,周大伯笑著點點頭沒說什么反對的話。
周大伯在村里是領導,在家里也是一家之主,見他點頭,周大娘才上手把放在炕頭的禮物,拿到一旁不礙事的地方。
“大娘。”
“怎么了東子?”
“我們帶過來東西有的費牙口,像那些餅干啥的,您給我奶奶吃的時候記得用熱水泡一泡。”
“行,我知道了。”
周大娘樂呵呵的應下,周大伯看著李向東開口道:“東子,跟我說說你們鐵路上的工作,我對這個還挺好奇的。”
李向東聞言撿能說的大概講了講,聊了大半個小時,他們這才起身告辭離開。
從周大伯家出來,小姨子周玉琪帶著四個孩子回家,李向東兩口子跟在周大哥身后繼續去其他親戚家拜年。
今天村里來來往往的人很多,都是出門去老丈人家拜年,或是嫁到外村的閨女回來拜年的。
周大哥差不多都認識,周玉琴也時不時開口打招呼,李向東認識的不多,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笑著上前遞煙。
只要是停下來打招呼的,他都給,而且因為過年,還特意給的雙數。
周大哥見他出手闊氣,不大會功夫已經發出去一盒半,便不由得開始心疼。
“東子,哪有你這樣給的?給一根意思意思就成了,不用給兩根,還有你上次在村里發的不是生產嗎?這次怎么還換煙了?”
李向東只是笑笑,沒有開口解釋,主要是他不好意思。
他這樣做是故意的,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上次回周家村的時候,他給村里人發的是八分錢一盒的生產,這次他見面給人遞的煙是兩毛九一盒的飛馬。
再下次,他會換成再貴一點的大前門,慢慢的等發到牡丹時,差不多云煙,紅塔山和外貿煙也該流行了。
他發的煙檔次一次比一次好,就是要變相的告訴大家,他回城后的日子跟發出去的煙價格一樣,行市一直在漲
ps:三更送上,求催更和用愛發電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