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培養出高尚的品德。
仁、義、禮、智、信。
甚至范仲淹還鼓勵學子們注重實踐,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
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
范仲淹提出了三點:
“第一參加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第二在任上勤勉盡責,推行善政;第三關注民生,解決百姓疾苦,造福百姓。”
新掌教的一番話。
自是讓這幫新入學的學子們齊聲叫好。
因為范仲淹當真是說到他們心坎里去了。
哪個讀書人不想如此啊?
所以范仲淹給大家指定的第一個目標,便是考中進士。
“好。”
叫好聲連綿不絕,甚至那些圍觀的學子,也是大聲鼓噪。
躲在陰涼處的晏殊,嘴角含笑:
“希文果然是好好想了想,如此一來,應天書院必定會再次名聲大噪。”
張師德也覺得范仲淹說的這些是讀書人的最高追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始終是少數。
“無論如何,希文也是在諸多學子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只待將來便能夠開花結果。”
楊子晉也算是認同了范仲淹的治學理念,應天書院的校訓確實應該變一變了。
當時經歷了五代十國,哪有多少人有機會讀書啊?
全都是武夫的天下,甚至書院也是在武夫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為了振興儒學,才提出了天下同文的口號。
如今大宋建國以歷三代,厚待讀書人,邊疆也不見烽火,內陸也沒有叛亂。
書院培養學子也該與時俱進,優中擇優,自是要以天下為己任,方能更好的報效朝廷。
范仲淹示意大家聲音小些,隨即又主動介紹道:
“今日我要向你們介紹一人,此人不畏強權,又有急公好義之能,還有些才華,希望他的話也能夠激勵大家。”
人群里倒是有不少人開始張望。
“誰啊?”
“難不成是我?”
或是疑問,或是玩笑,氣氛被范仲淹徹底帶動起來了。
“此人便是在入學考試當中排名第三的宋煊,宋十二。”
范仲淹嗓子有些嘶啞,然后便招呼宋煊上來。
宋煊倒是也不怯場,直接把自己的折扇,扔給祝玉,穩穩當當的走上臺前。
“宋煊?”
前些日子宋煊的大名可是沒少在他們嘴里傳言。
又是寫了一首柳永夸贊的詞,又是懟死了翰林學士竇臭那個名人。
甚至還在監牢里叫來了本地最有名的酒樓慶樓大廚做飯,連吃三天。
光是這一點,就讓許多打退堂鼓的學子心里隱隱后悔的情緒。
誰有實力能夠連請三天吶?
就算是書院里的那些官宦子弟,也從來沒有如此闊氣過。
再加上宋煊為了賣自己的白話,推出的彩票,兩文中一千文。
同樣也吸引了不少書院學子們去碰碰運氣。
期待著能改善一下自己窘迫的生活環境。
一千文,光是吃飯,就至少能夠撐過去三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