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朝廷的決定。
其實更改科舉考試的方法,范仲淹內心深處是極為贊同的。
光會寫詩賦不懂的做官,為百姓伸冤,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就像是錢惟演提到的那個把小和尚屈打成招的知縣,他也是進士出身,被朝廷派去基層鍛煉。
結果他就是如此斷案的!
如此操作,多么讓人心寒吶。
范仲淹覺得大宋不光是科舉考試要改革,需要改革的地方也有不少,他需要好好總結一二。
否則照此下去,大宋王朝非得病入膏肓不可。
范仲淹暗暗想著,并沒有把心里話說出來。
有些時候他總是想要自己一個人承擔所有壓力。
“是啊,該出個章程的,但是中樞里的那些相公們,不吵出個一二三四來,是絕不會把政策頒布出來的。”
晏殊又揶揄了相公一句,表示他只是聽到了風聲,具體科舉考試如何執行,他也不清楚。
反正晏殊就清楚,無論怎么考,對于宋煊都是極為有利的。
但是科舉考試改革這件事,晏殊可以肯定是板上釘釘。
若是頒布的越晚,晏殊覺得對宋煊的優勢就更大。
至于其余人,晏殊當真沒有抱著連中三元的目的,他只是去催促宋煊好好溫習功課。
確保這一顆獨苗能過變得給他遮陽起來。
“不錯,若是政策早點放出來,對于他們也是極好的,至少有充裕的復習時間。”
“要不然省試無法通過,還需要重新考發解試,多大的壓力啊!”
范仲淹為學子們說話,晏殊就當沒聽見。
今日就讓你門瞧瞧宋煊代表書院在洛陽城,如何大殺四方的。
至于其余的擔憂也沒什么用。
朝廷制定政策,可不會管你這個那個的。
要么就順從規則老老實實執行下去,要么就有能力去改變規則。
晏殊把書信收起來。
畢竟這是他與錢惟演的私人關系。
“院長,宋十二求見。”
聽著仆人的匯報,范仲淹忍不住大笑幾聲:
“這活人是真的不禁念叨啊!”
晏殊等人只是笑笑,他倒是不清楚宋煊來找范仲淹有什么事。
他只是聽聞宋煊與范仲淹走的挺近的。
也不知道是討論學問,還是因為宋十二給了應天書院錢財的事。
總之,晏殊能探聽到這一點內幕消息就已然不錯了。
況且一座書院,還能全體造反不成?
范仲淹特意撇看了宋煊,又看了看裝迷糊的老龍王晏殊。
“范院長,我不負眾望,終于游學成功回來了。”
宋煊進了門就直接拱手行禮,這才抬眼一掃。
他發現屋子里滿滿登登的,像是專門等著自己前來匯報似的。
那個嘴角含笑的晏殊是哪個夫子來著?
宋煊有些忙乎暈了,隨機激靈了一下,晏殊怎么會在這里?
范仲淹見宋煊沒什么大問題,便照例提問:
“十二郎你回來就好,此番前往西京洛陽城的大部分事,我們都清楚了。”
“就算相比他人時間短促,你宋十二此番游學,感受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