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煊在吃飯的間隙,聽著晏殊話里話外便是這個意思。
待到忙活完之后,宋煊又參加了一次掏糞隊的年會。
反正就是出錢熱鬧一二嘛,吃吃喝喝順便請個戲班子在臺上表演。
不僅帶著家屬可以來,若是其余人想看,也可以在幾排之后。
倒是也吸引不少鄉鄰。
更是讓掏糞隊成員個個欣喜不已。
放在以往,哪有人會高看他們這些潑皮一眼吶。
如今宋煊帶著他們走上了正道,不光是有錢,還有面子。
“十二哥兒,我過三個月也要成親了。”
“好好好。”
宋煊舉著酒碗笑道:“若是我高中回鄉,定會來參加你的婚宴。”
眾人也都清楚宋煊是要去東京參加省試的,順利的話就能中進士了。
到時候一個進士參加自己的婚宴,可比宋煊這個解元參加當時計豪的婚宴要有面子。
“十二哥兒,還有我呢。”
另外一個人舔著臉道:“到時候我胡二也能請咱大宋的狀元參加婚宴,可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哈哈哈,對對對,那我也要抓緊找了。”
此言一出,更是讓眾人的心思全都活絡起來。
按照中進士的操作,不少人都會返回家鄉,搞成一副“衣錦還鄉”的模樣,然后大肆慶祝一番,再去上任。
無論如何,大宋從上到下都是對文人極為優待的,特別是中了進士的人。
那更是麻雀飛上枝頭變成了鳳凰。
許多無法走科舉之路的人,自是十分迫切的希望與這類人建立關系,從而今后也能得到一些照拂。
而宋煊的出現,不僅讓他們走上了正途,更是有了一個新的期望。
“哈哈哈。”
宋煊聞言倒是沒有謙虛,在這些人面前謙虛,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不行。
故而宋煊哼笑一聲:
“胡二,那你可抓點緊了,到時候我衣錦還鄉之后,請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早定下早排隊啊。”
“嘿嘿嘿,有十二哥兒這句話那便行了。”
“十二哥兒,我聽說有的兄弟想要把兒子送到宋家私塾那里去。”
聽著鎮關南的話,宋煊連忙擺手:
“我宋氏私塾的夫子教的挺一般的,若不是我宋十二天生聰慧,怕是科舉無望,你們都不要把自家子嗣送過去。”
“離家又遠還不方便,待到我去東京考完試回來,便著手請個較好的夫子來教授兄弟們子嗣的學問,連女娃也一塊教。”
不賴鎮關南給宋煊匯報這件事。
因為宋煊出去游學“名動三京”后,許多人都想要把子嗣送到宋氏私塾去讀書。
而且還是主動給錢,求著他們收下。
畢竟以前的宋氏私塾只教導自家族人,連帶著鄉鄰的好苗子。
這種狂熱的追求,也是一種“家學淵源”的體現。
克紹箕裘,受到文人重視,其中為保證家門不墜,蘭蕙齊芳的功利目的是最為直接的。
漢人有“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的說法。
唐朝杜甫訓子: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唐朝動亂后,雖然家學淵源在大宋也受到追捧,但是大多數家族都沒有這個痕跡了。
若是出現像宋煊這樣年紀輕輕便是“名望”響于鄉野的實在是少見。
眉山蘇式以及洛陽程氏皆是如此。
越是沒有,越要追求。
宋煊聽了鎮關南的話,本來打算回家鄉一趟壯一下門面,但是沒想到會有這種事發生,他就更不回去給他們站臺了。
“宋氏私塾與我沒有太大的關系,都是人與人之間亂傳的。”
宋煊放下手中的粗瓷碗:“不必去管他們,咱們的根基就在宋城,倒時候也好去應天書院學習,如何能舍近求遠?”
“我等都聽十二哥兒的!”
對于這種私塾的事,他們大多數都不著急。
因為許多人都是打算成親,以前踹寡婦門的事有,成親這種事想都不要想了,更不用說有子嗣了。
那也是三四個有這種需求的人家。
“嗯,今天不醉不歸。”
宋煊一開口,便讓眾人嘿嘿大笑起來。
平日里可不能痛快飲酒。
因為十二郎說過,醉醺醺的掉進糞坑里淹死,別怪兄弟們不給你收尸。
待到此間事了。
宋煊在家與錢詩詩溫存,練武以及復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