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就等著瞧我考中會元吧。”
“哈哈哈。”
幾個人笑了笑,被宋煊如此一刺激:
“會元這種榮譽,我王泰未嘗不可!”
“還有我。”
一向沉默的韓琦也被激發出了斗志:
“你們且瞧我的。”
包拯看著這幾個稍微年輕的同窗,也是禁不住搖頭笑了笑,遂上了驢車。
他覺得自己能過順利通過省試,便是贏了許多。
至于會元那種難度較高的事,身邊有如此多優秀的學子,包拯也不會去想那種不切實際的事。
人與人之間在學習上,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于是三輛驢車直接奔著貢院而去。
“對了,最后強調一遍,無論考的好壞,這三日都不要對答案之類的,免得自亂陣腳,影響了考試的狀態。”
宋煊又給同車的人說了一二。
幾人也表示理解。
此時的貢院外,已經密密麻麻等待了許多人。
他們大多都是從城外郊區趕來的,以及距離貢院更遠的地方。
此時貢院外有許多兵丁在維持秩序,并且火把把周遭全都照的極為通明。
此時的天氣依舊是有些寒冷。
宋煊掀開驢車的簾子往外看一看,就能感覺寒意襲人,一下子就把僅有的瞌睡給趕走了。
許多舉子都在跺腳,相互取暖,等待著兵丁在門口檢查。
避免有人夾帶一些不該帶的玩意。
但是不少舉子都是十分的興奮。
因為大宋不同于大唐,隋唐進士考試的優勝者,只是國家管理人才的備選與補充,并不是主要來源。
當門閥的狗才可以當官。
科舉制度是在大宋開始定型的。
真正的經過嚴格考試來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做官,能不能管理國家,并且把進士出身的文官,作為國家的管理人員的最主要來源。
從此以后,貴族官僚階級懟政治、文化、教育的壟斷被打破了。
血統、門第之類不相干的外在條件也不在那么重要。
許多貧寒家庭的子弟只要肯認真讀書,是完全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在進士考試當中勝出,改變自己的命運。
魚龍之變,便在此時!
而且與大唐不同,只要你考中進士,馬上可以做官,用不著等待。
百分之九十九被分配到基層,從知縣的助理做起(科級干部)。
一般是兩個職位,要么是主簿,要么是縣尉。
如今走到省試這一步的舉子,倒是沒有覺得苦的,而是前所未有的興奮。
再加上陛下給放出的“大餅”!
只要通過省試,今年的殿試名額增加了一半,中進士的幾率增很多。
如此好機會不抓住了,豈不是后悔一輩子?
故而雖然此時寒苦,但也是能忍的。
宋煊瞧著火光下映照著的諸多學子的臉,他放下簾子:
“倒是不著急,再坐一會,我看前面還有不少人在排隊,即使進去了,也只能干坐凍著。”
“嗯。”
張方平倒是挺放松的。
他覺得自己的策論在十二哥的影響下,發揮的還挺不錯的,并沒有什么影響。
盡管范院長編纂了有關詩賦的書,但是他在這方面還是弱項。
旁人皆是以為十二哥與自己都是不善于策論。
此番省試定是要叫他們好看!
“咱們第一場是考貼經是嗎?”
范詳有些沒話找話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