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考試是詩賦。
因為許多舉子有了前一日的經驗,今天倒是不會那么緊張了。
反正得到的消息,便是大家都很難。
那就放心許多了。
若是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難,那還考個屁啊?
宋代學子的考試并不與明清一樣,蝸居在狹小的號舍當中。
大家都是坐在廊屋里的。
全都是柱子支撐,四周沒有墻壁或者木板隔開的簡易房子。
如此主司以及其余監考也能第一時間發現有學子想要作弊的心思。
宋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依舊是沉穩磨墨,做好考試準備。
舉牌子的吏員走了過來,牌子上的試題要求寫一首吹律聽軍聲詩。
宋煊眉頭微挑。
出自《周禮·春官》:
“太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兇。“
古人認為,通過音律可預判戰事勝負。
如師曠聽楚軍聲知必敗。
這出題人倒是有意思。
宋煊把要求抄寫在草稿上,倒是也不著急構思。
像這種考試嘛,總是要揣摩一二出題人的心思。
宋煊有些摸不準是想要看歌功頌德的版本,還是激進派的版本。
不過按照昨天考試題目的刁鉆程度,宋煊也不打算寫什么歌功頌德。
他只是在猜測,是要針對大遼收復燕云十六州的無奈吶喊呢,還是針對西北即將要發生戰事的擔憂呢?
畢竟出題人都是要經過宰相勾選的。
一旦確認身份,出題人便被“關起來了”,出的題目也不會上報給官家,太后,避免出現流通。
也就是在殿試的時候,考官會選擇性的讓官家出題。
昨天那些題目,也就是這個出題人認為劉太后不懂其中的道理,故而頗為大膽。
那今日這題依照其一脈相承的風格,理應也是大膽的。
宋煊不著急寫,是想要瞧瞧那首賦的要求是什么。
二者結合來看,興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倒是沒有讓宋煊等待太久。
“宣室受厘賦以及靈烏賦任選其一,以乾坤交泰,圣德日新為韻!”
前一個典故是出自賈誼見漢文帝。
漢文帝在祭祀后坐在宣室,因感于鬼神之事,召見賈誼并詢問鬼神的本原。
賈誼詳細解釋了鬼神的存在和作用,漢文帝聽得入迷,甚至移動座席靠近賈誼。
聽完之后,漢文帝感嘆自己許久未見賈誼,自認為不如賈誼的學識和見解。
更是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出處!
但是結合目前的大宋朝政,宋煊并不覺得是在說天子不問蒼生問鬼神之事。
宋煊記錄下這個題目。
他覺得命題意圖:借漢文帝故事,暗示“太后當歸政于皇帝“。
畢竟當今陛下也沒有什么喜好鬼神之說,他連想要賈誼這樣的臣子,都得不到。
更不用說與一些人秉燭夜聊了,就算聊到天明,大宋政策做主也不是皇帝。
宋煊心中默默思考,會不會是天子當眾宣布命令后,傳到了出題人的耳中。
他感慨于官家已經長大,暗示劉太后還政的事?
尤其是東京城皇宮紫宸殿西柚宣室閣,是真宗灣年并重處理政務的地方,更是有影射意味。
至于靈烏賦,不用想,便是歌頌太后為靈烏報喜。
這兩種選擇是在從根本上找為自己站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