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翻書的人還挺多,字認的不多的人也不少,很快就有人交頭接耳起來。
“聲音小點兒!”監考老師的聲音很大。
不少人嚇了一跳,隨后就看監考老師都沒動地方,看大家聲音小了,便低頭繼續看書。
這樣啊!
那還不趕緊抄!
鄧朝先立刻就往李龍身邊一湊,看內容。李龍也不管他,自顧自答題,答完一道看下一道。像他這樣能自如答題的還真不算多,于是他們這樣的就成了香餑餑,周圍湊了不少人。
有了監考老師的提醒,他們不敢發出大聲,但抄的時候都很認真,這也算是認真對待吧。
李龍考試完,把卷子往桌上一放,任由那些人抄。這時候行個方便沒啥,老師都不管,那就行個方便吧。
等兩邊的人抄的差不多,連遠處的人都過來了,李龍看看表,一個小時了,便站了起來,準備交卷。
監考老師聽到動靜抬起頭來,看著李龍問道:
“你寫完了?”
“寫完了。”
“行,你把卷子拿過來吧。”監考老師其實也知道李龍給不少人行了方便,說道,“下午實操知道時間吧?”
“知道。”
“那到時你過來,第一個上場。現在你可以去熟悉一下拖拉機。場地知道在哪里吧?”
對于有實力的人,連老師都很欣賞,會行個方便。
“知道,謝謝老師。”李龍把卷子拿著過去交了,老師看了看,看著和自己感覺差不多,笑了笑,擺手讓李龍離開了。
實操場地在農機局后院,先前李龍看到那邊劃的線,和放的桿子。這個實操俗稱鉆桿,對初學者來說比較難,但對李龍來說還是挺簡單的。
有人看著場子,聽說了李龍的來意,便把搖把子交給他。搖拖拉機也是一項操作,這個李龍倒也不怵,他把手油門拍一下,下三分之一油,然后按減壓上搖把子,先試了試力量,感覺這拖拉機雖然半舊,但柴油機很順滑,應該是校調比較好的。
用了六七分力就將拖拉機搖著,然后一項項操作著。
等都過了一遍,把拖拉機停回原位,那個看著的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利害,倒車能倒成這樣的,來考核的人中,你是頭一個!保過!”
李龍謝過人家,把搖把子放回位,離開了農機局。他也沒等那個鄧朝先請客,人家這么說,他是沒當回事,還是去楊大姐那里和顧曉霞一起吃飯比較好。
顧曉霞還沒下班,李龍去市場轉了一圈,沒看到老爹和陶大強,猜測他們應該是已經把魚賣完回去了。市場更加繁榮,賣苜蓿的都有。當然無論買的還是賣的,基本上都是漢族人。
這讓李龍想起來后世一些民族同志說你們漢族人吃草,但是慢慢的,他們也跟著一起吃了起來。
那時候說的吃草包括但不限于苜蓿、芨芨菜、蒲公英等各種春天的野菜。
有人說靠山吃山,但實際上山里的牧民除了個別打獵,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會去動山里的那些東西,無論黨參貝母還是蘑菇,對他們來說都是草,只是給牛羊吃的。
至于鹿角之類的,生活在山邊上的許多是知道其價值的,但生活在深山里的牧民并不清楚。他們世代放牧,哪怕是到二十世紀末和外界接觸也不算多,因此對這些東西并不是很在意。
到二十一世紀十年代的時候,這些牧民和外界接觸多了,才開始慢慢用身邊的資源換錢,最開始的時候,一袋子五十多公斤野蘑菇,就換五十塊錢,你敢信嗎?這可是二零一五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