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再往后一兩年,旅游的人多了,哈薩克小朋友就開始牽著自家的馬到景點掙錢了,而再往后山邊的牧民在雨季就能提著一袋袋蘑菇按市價給游客賣了,新鮮的巴楚菇一公斤一百,新鮮的羊肚菌一公斤一百八到兩百,甚至更高。
而城市街道里也能看到少數民族人推著板車賣苜蓿、賣芨芨菜等,價格還不低。
扯遠了。
李龍看了一圈,碰到了那個賣糧食的攤主,那位還認得李龍,招呼了一聲:
“今天咋沒開拖拉機?”
“震得屁股疼,”李龍開著玩笑,“休息兩天。”
攤主也沒當真,聊了幾句,李龍離開。
他又騎車去了文化宮,轉了一圈,找到了票販子曹六。
“大哥,好久沒見了啊。”曹六對李龍還是很有印象的,而且讓他很感激的是,李龍告訴他倒票還有市場。當初他是沒啥信心,李龍算是大客戶,既然人家說了他也就信了,沒想到接下來票還繼續在用,特別是這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出來后,工業票需求量大增,他又小發了一筆。
不過再過一兩年,北疆輕工業發展起來,基本上生活用品就不怎么用票了。
所以李龍在從他這里買票的時候,也提醒他要轉行了,這票啊,慢慢的就吃不開了。
曹六聽了李龍的話,開始想其他的路子。這兩年他也攢了點錢,眼下商品經濟時期,各種物資都缺,想找條發財的路子,對于他們這些消息相對靈通的人來說還是不難的。
李龍買了一些票,這是打算明天從百貨大樓那里買生活用品的。他覺得像孫家強這樣的人肯定是缺生活用品多過缺錢。畢竟進山一趟不容易,讓他們背著生活物資進山,也背不了多少。李龍就想當個中間商,賺個差價。
他現在感覺有個拖拉機往返真是太方便了。速度快,拉的多,動力足而且現在油也便宜。
早知道去年就應該買了。
還是經驗不足。
買完票,李龍看時間差不多,騎上自行車去了教育局。
等這邊時間點到了之后,李龍看著顧曉霞推著自行車出來,便沖她招了招手迎了上去。
“你怎么來了?今天沒開拖拉機?”
“考執照嘛,怎么也得給人家點面子。有人就開著拖拉機過去的,結果罰了五塊錢。”李龍把鄧朝先的事情當笑話給顧曉霞說了,兩個人并排騎著自行車去往南面。
后面顧曉霞的同事有看到的便八卦起來。有人羨慕,有人嫉妒,還有人夸著是郎才女貌。
中午飯后,兩個人休息了一會兒又一起出來,李龍去往農機局,他想早點考完,早點去買東西,然后明天早上直接就到山里。
他以為自己來的夠早的了,沒想到還有比他來的更早的。有人早早就等在農機局門口,這時候還沒上班,大門雖然開著,但門衛也不放人進去。
那就等吧。
上班時間到,李龍第一個去后院,準備實操。
上午過了一遍,李龍信心很足,等工作人員就位后第一個上去操作,然后很順利的就通過了。
接下來就是等通知拿證了。這需要一個過程,就跟拖拉機上牌一樣,不可能是實時的。
李龍騎著自行車離開,然后去大院開拖拉機,順便給小鹿們給水、飼料,接著去采購物資。
然后又看到了燙頭的小劉。(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