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焦脆食物的人肯定是樂意吃的。
李娟上了初中后,成績不錯,李強在小學的成績也不錯,入了少先隊員。
這時候是二年級入少先隊,不像后世,許多一年級都入了。
李龍在伊犁那邊聽過句經典的話,那是一個少數民族校長說的:娃娃們也是我們爭奪的陣地啊。我們不占領,那講黑經的就會把他們拉過去。
那個校長是草原鄉的小學校長,那幾年,反正事情很復雜。
因此李龍印象很深。
后面已經變得很好了。
開家長會的當天期末考試成績已經出來了,一上午開完家長會,孩子們就放假了。梁月梅原本是要騎自行車去開會的。
李龍是開著吉普車把她和兩個孩子送了過去,然后又算了時間把她們一起接回來的。
李建國有點擔心太招搖了。
但李龍說沒事。
吉普車開了一段時間,眼下大家對這邊有這么一輛吉普車已經接受了。不要懷疑這年頭人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野蠻發展的時候,出現什么新事物,大家都只會奇怪一陣子,然后就接受了。
大家都忙著往好日子奔著,忙著。別人賺了大錢,會羨慕嫉妒,但更多的是會想著自己怎么也能過的好。
沒辦法創新,那跟著學總會吧?
李龍做了那么多事情都沒被抓,大家也就明白了。
這年頭,上面說讓大家想辦法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是真的。
那就先努力讓自己富起來吧。
冬天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做生意的人。
這時候商機真的是處處都是,畢竟還處于物資緊缺的時代,只要能想敢干,就能賺錢。
自家的韭菜冬天捂出了韭黃,年前出去賣點不過分吧?
野外打到的兔子吃不完賣掉不過分吧?
河里的魚就不說了,這個壓根沒人管,要管的話,李龍早就進笆籬子里了。
當然,手工制品是最多的,筐、叉、盤等,眼下編的廚房里的饃盤子還只能用高粱桿,但再過些年,蒲草不知道怎么在小海子開始生長的時候,編饃盤就開始用蒲桿子了。
這玩意兒,可算是入侵生物,一來就扎下了根,把蘆葦都擠的大面積縮水了。
市場變得繁榮,不光是自由市場那里,學校的門口,冬天賣烤洋芋的,糖葫蘆的,炒瓜子炒花生的都有。
學生的錢雖然不多,但卻是最好賺的。
中學門口,李龍坐在吉普車里等大嫂李娟的時候,就買了一包炒瓜子在磕著。
這時候一包是五分錢,是用報紙折了個三角,撐開里面可以放一小玻璃杯瓜子,挺方便的。
然后就看到梁月梅和李娟兩個從校門那邊走出來。
他們手里還拿著獎狀,顯然是李娟得了獎。
這時候獎狀的含金量可比后世強太多了。
后世那種幾乎人手一張的獎狀真就不好說。
這時候只有兩種,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
那學習好的真就學習好,隊里有好幾茬,有人家里窮,但那糊了一墻的獎狀,真就是父母的驕傲。
這玩意兒就是放在草房里,也是不虛那些別墅的。(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