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辮上了船,沿著船只殘骸裂出來的縫隙艱難的向著三等艙室挪動。
一路上,上等人居住的豪華艙室早就被那些軍人洗劫一空,失去了主人的行李被隨意的丟棄在地上,花花綠綠,看上去像極了霉斑。
好在朱長辮居住的三等艙室看上去就不像是有錢人能呆的地方,顛簸中角落的尿桶里的穢物又傾灑的滿倉都是,成功的打消了島上軍隊搜刮的欲望。
實際上,他們本身也沒有任何想要搜刮這里的想法,畢竟只看這宛若鴿子籠的布局,便知道這里的乘客全是一群窮光蛋。
朱長辮忍著殘余的糞水味道,在房間內翻找了半天,終于在一個歪倒的架子床下,找到了自己的粗布包袱。
這包袱已經被汗漬,泥漬,糞便所浸透,看上去污濁不堪。
朱長辮卻視若珍寶,小心翼翼的將其打開。
首先入眼的是一大疊美刀,只不過也已經被海水打濕,干燥后又板結在一起,不過并不影響使用。
這些錢算是他的大半身家,其中一多半還是組織上給的行動經費。
朱長辮小心翼翼的將其放到一旁,掏出下面的一把造型簡潔,結構緊湊,整體設計卻遠超當前時代的半自動手槍。
這是一把‘統一’,憲法軍工的logo還在槍身側面印著。
這槍可比他腰間的史密斯威森3號左輪手槍要強的多,在這個最普通的半自動手槍(如毛瑟c96)尚未普及,僅限高級軍官中流傳著幾把的年代,一把久經戰火考驗的現代手槍帶來的助力自然毋庸置疑。
可惜,朱長辮沒辦法隨身攜帶太多的原裝子彈,原本帶有的一百發子彈,現在也就剩下三四十發,雖然顧及到補給問題,這把槍的口徑被特意改造成.45手槍彈的口徑,但是因為子彈底火和制造工藝的差距,使用這個年代的子彈,威力下降的不是一點半點。
清國可不是什么太平地方,朱長辮又算的上榮歸故里,出手很是豪氣,一路上沒少用它給道上的朋友們送溫暖。
他拿起手槍,熟練的拉開槍栓檢查了下槍支內部結構,這種程度的海水浸泡還損壞不了這把‘高科技’武器,只不過帶有鹽分的海水侵入槍身免不了會造成細微的侵蝕影響,需要朱長辮后續清理保養。
武器保養條例和方法,朱長辮已經在‘電子皮影戲’的教育下記得滾瓜爛熟,但是當下也沒有這個條件,只能先強行用著。
因為子彈有限,那把繳獲的左輪他也沒放棄,繼續掛在身上充當備用槍械。
包袱的最里面,包裹著的是一個金屬小盒子,里面的東西這也是朱長辮此行的最終目標,他的救命稻草。
一個通信聯絡器,一個可以搖人的高科技微型電臺。
1900年,無線電技術還正處于萌芽階段,馬可尼剛剛開始實驗跨大西洋的通信技術,地球上還沒充斥著各種長短電磁波,天空還是一片空澄的寂靜。
這種情況下,沒有其他電磁波段的干擾,朱長辮手中可以發射頻率在3-30khz的低頻電磁波的通訊器真就能實現全球范圍的信息傳達。
朱長辮激動的咽了口唾沫,按照培訓的使用方法,先是將一根精巧的細長柔韌折疊天線從通訊器中拉了出來,隨后走出艙門,在船上找了個開闊地,按下了開機按鈕。
考慮到使用者受教育程度,這個‘微型’發報機器的使用步驟被大幅度簡化,整體難度算的上傻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