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擺擺手:“記賬,記陽子頭上。”
陳菊咂咂嘴,“這話說的,那還記啥,三塊兩塊的現在在人家手里,隨便抖摟兩下,都不止了。”
六子急匆匆的來到廣場上,將機器給停了下來,廣場上瞬間陷入了安靜,大家紛紛朝他看了過來。
“二冬子,裝車!”
二冬子興奮的擺擺手,“大家伙先把三輪車開過來,那邊人給讓讓路,別碰著人了。”
沒多久,十幾輛三輪車排著隊的停在廣場上,大家幫忙用叉子挑起秸稈碎料往上裝,村里的小孩也跟著幫忙,爬上車廂,使勁的蹦跶,把秸稈給壓實。
這種碎料本來還有更方便運輸的方式,用灑水的方式將這些碎料給壓實打包成塊狀,可惜沒有那種機器,只能用這種笨法子了。
沒過多久,二冬子就帶著十幾輛車滿當當的車子,陸續朝著大馬路而去。
六子則留在這里繼續收購秸稈。
根據陽子所說的,如果是土地貧瘠的地塊,每畝地就需要約摸兩千斤的秸稈,也就是兩噸!
好在墨鈺縣能種出西瓜,土地不會貧瘠,單純為了增加有機物,每畝地因地里的情況不同,需要兩百到五百公斤的干重量。
折算取中的話,每畝地也需要五百斤的秸稈量。
那六噸的秸稈,也僅能改良二十四畝的土地。
這樣算下來,那需求量將是一個海量的數字。
本來收秸稈輕輕松松能完成任務,現在六子突然倍感壓力,只能馬不停蹄的跑到張軍家里,借用村里的大喇叭,再大批收購一波。
好在農村家里秸稈最多,每畝小麥能產秸稈四百公斤,玉米則能產八百公斤,大豆也有四百公斤,這樣算下來,秸稈倒是能滿足。
“喂喂喂....”
“那個,我是六子,給大家再說個事啊,現在咱們村誰家還有剩余的秸稈,不管是玉米還有小麥,統一收購,有多少收多少,都拉到村后面的林場那里,八塊錢一車,大豆秸稈十塊錢一車!”
連續說了好幾遍,六子這才罷休。
現在讓大家都拉到林場,也是怕耽誤大家的事,現在村里也在規劃,大家飯少飯后的都喜歡去廣場玩,也不好意思一直占著。
林場那地方大,多少都能放的下,打料哦時候也不擾民。
但是蘇陽電話里說,等把附近村子里的秸稈收完,就一路朝著墨鈺縣的方向流動收料。
這樣就能更快的供應墨鈺縣的需求。
大家聽到有人廣播后,又開始緊鑼密鼓的收拾自家的秸稈。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了。
“當家的,你聽到沒有,陽子又開始收了,你趕緊裝車去賣,這么好事,上哪找去。”
“咱們家最少能拉七八車,幾十塊錢呢!”
村里養雞的李婆子,拿起墻根的叉子就往車上裝。還特意在地下墊空,顯得車子裝的滿,這樣多出來的還能多賣一車的錢。
反正也是按車收,誰會看這么細。
村里的其他人也趕緊放下手里的碗筷,拉著地板車開始裝秸稈,扛上車皮帶就往林場跑。
李婆子一出門,就看到路上快堵塞了,一路上都是地板車,一股風出來,秸稈滿天飛。
大家爭先恐后的往前拉,誰也不讓誰。
等到了林場,娜扎嫂子幫忙記賬,有幾個人負責卸貨,用叉子往前一推就掀下來了,也不費勁。
六子一路走過地板車,凡是堆的沒有一人高的,要么回去重新裝,要么按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