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叫價的聲音此起彼伏,蘇陽在臺上的聲音漸漸平息。
甚至都不需要有人主持,大家自發的開始叫價,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已經叫到了三十萬的價格。
臺下圍觀的鄉親們交頭接耳,操著濃重的口音議論紛紛:“這破本子擦溝子都嫌糙,咋比和田玉還值錢咧?”
幾個戴著白帽子的老漢蹲在土墻根下,吧嗒著莫合煙,滿臉不解。
李記者正擺弄著他那臺相機,將鏡頭對準了現場的人,相機膠卷“咔嗒”轉動的聲音格外清脆。
她已經在心里擬好了明天《和田日報》的頭條:“喬木村拍賣會驚現天價古籍!”
明天登報的話,又是大賣的一期。
當競價聲漸漸稀落,就剩下王步舉和考古隊的陳元榮還在較勁。
兩人額頭上的汗珠子在戈壁灘的烈日下閃著光,也不知是熱的還是急的。
加價幅度已經降到一萬一萬地往上頂,看得周圍穿著的確良襯衫的商販們直咂舌。
這年頭,萬元戶在和田都是稀罕物哩!
眼瞅著價格飆到五十萬,蘇陽趕緊敲了敲銹跡斑斑的鐵皮話筒:“既然兩位都想得到這冊子,如果這樣加下去,對你們來說要付出更多的錢,我這有一個提議,公平起見,你們猜拳吧,誰贏歸誰!”
這提議立刻引來一片叫好,幾個巴郎子喊著“剪刀石頭布!”
最原始的方式最公平。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既然他們都下不來臺階,那還不如猜拳。
再說了,這已經遠超局里的預算了,頂他們一年的預算支出了。
再叫下去,恐怕也買不起。
這也是蘇陽擔心的,叫出了高價,付不起款,那他媽不是流拍了嘛。
王步舉也點點頭,兩個人來到臺上,在所有人的見證下,陳元榮和王步舉距離一步站定,伴隨著蘇陽的倒數,兩個人突然伸出了手。
在大家注視下,王步舉以剪刀贏了陳元榮的布。老頭子狠狠的嘆了口氣,神叨叨的嘟囔了幾句,在徒弟的攙扶下走下臺子。
王步舉則高興的叫喊起來,如今他手持牛皮卷和日記本,感覺那筆寶藏距離自己更近了一步。
“巴郎子,我們上次聊天的提議,你再考慮考慮嘛,起碼我有七成的把握!”
蘇陽笑笑,不以為然。
“王先生,那祝你好運。”
王步舉如果現在自信滿滿,哪怕蘇陽不參與,自己也有把握找到。廣場上有不少人看向王步舉充滿了羨慕,也有不少人說這家伙是冤大頭,有錢沒地方花。
蘇陽拍了拍那臺老式話筒,鐵皮喇叭里立刻傳出刺耳的電流聲。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在塵土飛揚的村廣場上回蕩:
“各位老少爺們,還有個事要說道說道,三天后,抱石軒分號要在建設路開張咧!”
這話就像往熱油鍋里潑了勺涼水,“轟”地炸開了鍋。
幾個戴著白帽子的回族商人手里的算盤珠子都忘了撥,穿的確良襯衫的漢族玉商們更是面面相覷。
誰不知道抱石軒馬老爺子是出了名的“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