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望著龍椅上的身影,忽然想起永徽年間,那個在太極殿前縱馬飛馳的少年天子。
那時的李治意氣風發,說要“日月所照,皆為大唐疆土”,如今卻連坐直身體都成了難事。
殿外的日頭漸漸西斜,龍椅上的人影被拉得很長,與梁上的蟠龍投影重疊,恍若一幅褪色的古畫。
“諸位,這一次,天后詔狄愛卿入宮,朕也順帶將你們都叫了過來。”
“因為再不叫你們,也來不及了。”
李治咳嗽著,指節敲了敲龍椅扶手,“要是沒什么意外,這也是最后一次你們見朕了。”
“朕命不久矣,現在只是靠一口氣強撐著。”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在李泰臉上停留得最久:“朕擔憂的,是我大唐的未來。
弘兒有明君之相,可惜早夭……”
說到此處,帝王喉間發出壓抑的哽咽,“至于如今的賢兒……”
他劇烈咳嗽起來,錦被隨著顫抖滑落,“朕的所有兒子里,除了弘兒,沒人可以肩負得起如今的大唐。大唐現在,太大了,非雄主不可當,就連朕,也是如履薄冰,才將如今的局勢堪堪穩住。”
殿外傳來更鼓聲,一聲又一聲,敲得人心發緊。李治突然撐起身子,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只有父皇和皇兄,才能將這諾大的天下治理好。”
“所以,朕這次叫你們來,也是沒有辦法了。想讓你們替朕想想,我大唐接下來,要怎么辦?”
陳浮生率先起身,袍角掃過地磚:“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穩固邊疆。”
“我大唐疆土太大,西方蠢蠢欲動,拿回故土之心不死……”
“邊疆之事朕自有安排!朕要的是……是這萬里江山的傳承!”他劇烈喘息著,錦被徹底滑落,露出嶙峋的脊背。
“賢兒懦弱……朕若去了,誰能鎮得住這朝堂?”
李泰走上前,白發散落在龍椅前:“陛下!臣愿輔佐賢兒……”
“四哥,你也老了。”李治的聲音突然溫柔起來,伸手想要觸碰兄長,卻在半空無力地垂下,“你們都老了,朕也老了……可這天下不能老啊。”
狄仁杰望著殿外漸漸暗下去的天色,突然想起《貞觀政要》里的一句話:“創業難,守成更難。”
此刻含元殿內的凝重氣氛,比當年面對千軍萬馬時更令人窒息。
龍椅上的帝王、階下的肱骨之臣,都像是被命運絲線操控的傀儡,在歷史的巨輪前渺小如螻蟻。
“陛下,”狄仁杰上前一步。
“臣斗膽進言。或許……大唐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守成之君,而是能破局之人。”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里激起回響,驚得梁上夜梟發出凄厲的叫聲。
李治猛地抬頭,眼中燃起久違的光芒:“破局?如何破?”
“太子年幼,陛下的諸多兒子都尚且年幼,不能擔起梁子。”
“陛下,破局之人,臣料想,陛下已經想好了吧!”
說到此處,狄仁杰嘆了口氣。
雙手恭垂。
不再言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