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外的銅壺滴漏剛過申時三刻,廊下三十六盞宮燈尚未點燃,暮色卻已迫不及待地漫過丹鳳門,將整座大殿浸染在一片昏黃之中。
鎏金蟠龍柱上的燭火明明滅滅,搖曳的光影在群臣朝服上流轉,將四位封疆大吏的影子拉得歪斜扭曲,宛如一幅幅詭譎的墨畫。
狄仁杰那雙曾執筆斷案無數的手死死按在玉笏板上,指節因用力過度而微微發白,青筋在松弛的皮膚下若隱若現。
他方才說出的“破局之人”四個字,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眾人心頭,剎那間,整個大殿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連廊下銅鶴嘴里銜著的篆香,裊裊青煙都仿佛凝滯了,不再升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壓抑而緊張的氣息。
這次陛下召四京遣京使入京,再加上前些日子果斷裁撤錦衣衛的舉動,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卻在朝堂上下引發了軒然大波。
不少官員在私下里紛紛議論,認為陛下已然被天后架空,成了徒有虛名的君主。
街頭巷尾,流言蜚語如同春日柳絮般漫天飛舞,有人說天后在宮中豢養死士,意圖謀朝篡位。
也有人說陛下早已被軟禁,政令皆出自天后之手。
可事情的真相遠非表面這般簡單。
實際上,天后的權力,根本無法超出長安的范圍。兵權,牢牢掌控在陛下手中,這是維系王朝穩定的關鍵力量。
那些暗中觀察局勢的人或許不曾知曉,就在三日前的深夜,陛下的心腹將領已率領精銳部隊秘密換防,玄甲軍悄然進駐陜西道右方要道,無聲的宣示著帝王的權威。
四京遣京使,皆是先帝留下的股肱之臣,他們肩負著先帝的重托,守護著大唐的江山社稷。
而天后,當年同樣也是先帝親自任命的西京遣京使。
除去天后是女兒身這一事實,她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這些年來,她將西京治理得井井有條,城內商賈云集,百姓安居樂業,儼然是一片繁華昌盛的景象。
每逢災年,她總是親自籌劃賑災事宜,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使得西京在動蕩的歲月中依然能夠保持穩定。
就連西征之時,面對前線巨大的壓力,西京各項政務的重擔也都被她穩穩地扛了下來。
她連續多日不眠不休,困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隨便吃幾口冷飯,硬是將二十萬大軍的糧草補給線從三個月縮短到了月余,為西征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年陛下力排眾議立武媚娘為后,所受的壓力看似不大,究其根源,正是因為武媚娘憑借自身的能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若沒有這些實打實的功績傍身,就算李治身為帝王,一意孤行,想要立武媚娘為后,怕是也難成此事。
滿朝文武的悠悠之口、根深蒂固的禮教觀念,都將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
狄仁杰的意思已經再明確不過。
他點出陛下想法的同時,也毫不掩飾的表達了自己的贊成之意。
在他看來,陛下駕崩后,扶持天后上位,讓其垂簾聽政,是解決當前困局的最佳方案。
在漢朝,太后垂簾聽政雖也時有發生,但那大多是出于無奈的情況,或是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政務。
或是皇帝突然駕崩,新君尚未成年,為了穩定局勢,才由太后暫攝朝政。
哪像如今,陛下竟然要親手扶持天后,這在許多守舊的大臣眼中,簡直是違背祖制、大逆不道之舉。
放在漢朝,按照舊例,先帝駕崩后,后妃若無子嗣,通常要陪葬,就算不陪葬,也會被幽禁在冷宮中,了此殘生。
而如今,陛下不僅不打算讓天后陪葬,還要將江山社稷托付于她,這怎能不讓人震驚和反對?
“稚奴,你叫我一聲四哥,我也不和你君臣相論,今天在這里,我和你論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