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干的活比較輕,只負責用石灰粉畫線,制作水泥,清理道路上較輕的雜物。
戰犯則負責干重活,搬石頭、搬水泥、填坑,偷懶還要挨上幾鞭子。
幾萬勞工鋪出了好幾里的隊伍,進行分段式作業。
婦女兒童則組成隊伍,從城中將食物和水送到工地。
或許是因為工作不熟練,第一天,五萬人只修了三里的路。
第二天,四里。
第三天提升到了五里。
五里已經是極限了,畢竟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只靠人力很難提速。
接下來的幾天,修路的距離基本都在五里左右。
王錫是監天司出身,觀天象后得出近半個月無雨的結論,結果還真如他所說,這幾天不僅無雨,氣溫還很高。
炎熱的氣溫加快了水泥的凝固,在第五天的時候,第一天修的那段路已經凝固完成了。
李徹看著面前灰色的康莊大道,那種熟悉的工業化風格,差點讓他沒忍住流下淚來。
終于有前世的東西在這個世界具象化了,也算是留下了自己在此世的痕跡。
“牽馬來!”
李徹從親衛手中接過馬韁,翻身上馬后,興奮地驅使著馬兒向水泥路上跑去。
噠噠噠,噠噠噠——
馬蹄鐵觸碰到水泥地,發出清脆的響動,而馬背上的李徹基本沒感覺到太大的顛簸。
跟隨在李徹身旁的官員們驚嘆不已。
水泥路平坦如鏡,表面光滑而堅實,與他們以往走過的泥濘小徑和崎嶇山路形成了鮮明對比。
足下再無塵土飛揚,也無需擔憂坑洼不平的路面會絆倒他們,騎在馬背上和自己走沒什么區別。
“不可思議!”諸葛哲拉著馬韁,感嘆道,“此路渾然天成,踏在上面竟沒有半點顛簸,簡直不像是人力所為。”
霍端孝附和道:“若是軍隊在這種路上行軍,豈不是能日行百里以上?”
“何止百里。”騎兵出身的王虎感嘆道,“若是全員騎兵,二百里都不在話下。”
聽見眾人的感嘆聲,李徹微微一笑。
他抬起頭,看著這條水泥路如同一條銀帶,蜿蜒消失在遠方的山巒之中。
這算什么?如今這條路只是通往山海關,完全不夠。
自己要把這水泥路越修越長,修到遼陽城去,修到長白山去,修到大興安嶺去!
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一路南下,修到那帝都去!
將大慶的每一個城市都用道路連接起來,將條條大路通羅馬,換成條條大路通奉國!
。。。。。。
“這該死的路,真是難走!”
杜賀一臉的不爽,感覺盔甲內的衣服都濕漉漉的。
周圍的士兵們身著沉重的盔甲,腳步沉重,臉上寫滿了疲憊與不耐。
天空陰沉沉的,烏云密布,空氣中的潮濕幾乎實質化。
難民們緊緊跟隨在士兵之后,他們攜帶著簡單的行李,抱著孩子,牽著老人,隊伍拉得老長。
和士兵們相比,隊伍中的難民沒有鎧甲束縛,倒是輕松不少。
但連日的趕路,還是讓這些本就背井離鄉的百姓有些吃不消,時不時有人摔倒在泥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