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老太從來沒有想過買鋪子,因為窮困多年,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經過喬鐮兒提醒,她才想起來,是啊,家里的錢,夠買縣城里的鋪子了。
“算命的說,咱們家里有破財之災,我就想著,把手頭的錢拿去買鋪子,那銀子誰都敲不走。”
“詠關縣的鋪子價格,前面十年漲了一小半的幅度,往后還會再漲,鋪子拿在手里,比存在錢莊吃利錢還要賺得多,況且可以馬上租出去,我看中的那個地段,一個月二十兩。”
聽完這些,喬老太一陣心動:“家里有銀子了,是要置辦一些產業,像田地鋪子啥的,既然你已經選好,明天就帶著銀子去把房契地契過過來。”
“嗯,田地咱們就買村子里的,爺奶在家里,也問問哪些人家想要賣田,貴一點沒關系,等爺奶百年之后,家里的十三畝地是不夠分的。”
這個事情喬老太早就想過了,按照大澤國的規定,分家的時候,除了自家擁有的田地進行平分,每個男丁可以申請二畝田,婦人一畝田,女兒要嫁出去沒有田,比如老大家,若是大用和媳婦生了一兒一女,就有三個男丁,馮氏和兒媳兩個婦人,也就是八畝田。
但也不是說村里自動就分給,村里沒有額外的現田,會劃分地塊自己去開墾,還要向村里交銀,再由里正交到縣城報備。
但現在,肥一點的地塊不多了,每年都有人分家,他二老身體健康,起碼還能茍個二三十年,到時候,還能剩啥好地塊?
就算開墾出來,也要養好些年才會變得肥沃。
還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用銀子買。
“成,明天我和你爺去問一問,哪家人想要賣田地的,田地是農人之本,是一大家子的托底,大家都不想太出手呢,有賣的更好,沒有賣的,那就慢慢等著。”
家里現在有六百兩出頭,五百二十兩拿去買兩個鋪子,還剩下八十兩,村里一畝田地的基本價位是十兩,能買八畝田地。
第二天,喬鐮兒揣著銀兩準備去縣城。
“鐮兒啊,你大伯他們啥時候回來。”喬老太問她:“他們總不能一直待在縣城。”
她知道大家都在,因為喬云妮和馮氏昨天都回來了,她又問了一遍。
“要回來現在就可以回來,只是他們傷筋動骨的,需要臥床休養幾天,有大夫隨時看著,要是到了家里,他們忍不住又要干活,反而對休養沒有好處。”
“而且,有的人見他們都受了傷,還不知道有啥打算呢。”
喬老太想到居心叵測的宋家和沈家,心里面冷不防一個激靈,是啊,現在需要臥床就送回來了,這兩家一定會來鬧事。
“那就多養幾天吧,到時候一起回來。”
帶著戰斗力回來,啥也不怕。
而且,喬云妮和馮氏也不再去縣城,說明他們幾乎沒有啥事,不必擔心。
到了縣城,喬鐮兒就先去那個巷子找鋪子老板。
從門外看出去,屋子里的很多東西都搬空了,也不再像昨天那樣忙碌。
昨天門上還掛著院子出售的招幌,今天也取下了。
“小丫頭,你來了啊。”一大早就見到人,老婦人很高興。
“奶奶,你家這個院子也賣出去了呀。”
“是啊,賣出去了,比我預期的價格要少一點,就跟那兩個鋪子一樣,不過就快要出發,少要一點就少要一點吧。”老婦人有點惋惜。
喬鐮兒已經把那些沉甸甸的銀子都換成了票子,把盒子交給老婦人:“奶奶,昨天給了五十兩的定金,今天補上四百七十兩。”